第190部分(2 / 4)

小說:重生之大科學家 作者:兩塊

莉絲噗嗤一笑道:“喲,你的舅舅還真是銀行家啊!那你答應了沒有?”

在歐美文化裡,提到銀行家的形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莎士比亞名著《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給人的感覺是刻毒而貪婪。莉莉絲用“銀行家”來形容李經楚,自然不是什麼好詞。

孫元起搖搖頭:“我對金融一竅不通,我們家的財政大權又掌握在你的手裡,我怎麼可能隨便答應?自然要先問問你的意見。”

“你沒有隨便答應是明智的。”莉莉絲把碗勺挪到一邊,搬來椅子坐好·才接著說道,“關於中國的私人銀行,外國金融界普遍有兩個看法:第一是資本小,第二是操作不規範。義善源雖然是中國私人銀行中的翹楚·但也很難讓人相信他的資本能有600萬到1000萬兩,憑什麼投資kc萬兩才給10%的股份?投資200萬兩才給30%的股份?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欺詐行為嘛!

“義善源本身就是銀行,居然還會出現資金短缺,這說明什麼?我們完全可以推測,這家銀行肯定在某一方面出現鉅額虧空,從而導致資金鍊出現問題。虧空有多大?問題有多嚴重?投入多少錢可以挽救?這些我們都一無所知。在情況不明的前提下,貿貿然把錢扔進去·豈不是自尋死路?”

孫元起道:“你說得沒錯,義善源在去年橡膠股票風潮中受損嚴重,所以才出現嚴重的資金短缺。”

莉莉絲一臉凝重:“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更不能涉足了!”

“為什麼?”

莉莉絲答道:“中華廣播公司在股災前後蒐集了大量情報,經過綜合分析,發現在橡膠股票風潮中,華商在上海投入資金約萬至萬兩,在倫敦投入資金約1400萬兩·絕大多數都是血本無歸。義善源作為上海屈指可數的私人銀行,極有可能深陷其中,虧損額度甚至不會低於800萬兩!”

不得不說·莉莉絲分析得非常到位。

歷史上,李經楚歸還從交通銀行中拆借的款項後,上海義善源總號賬面上只剩下現銀兩。不久義善源宣佈倒閉,負債高達1400萬兩,其中絕大多數虧損都是因為橡膠股票。…;

孫元起目瞪口呆:如果義善源真有那麼大缺口,即便自己貸來200萬,也不過讓它多活幾天罷了,反倒是把自己給牢牢套在裡面。

“既然如此,我等會兒就寫封信送去,回絕了此事!”孫元起對坑害自己的兩位舅舅·現在是一點好感也沒有。

莉莉絲笑道:“倒不用急著回絕他們。”

“那你還想怎麼樣?”孫元起大為不解。

“中國有句話說,餓死了的駱駝也比一匹馬重。同樣道理,義善源雖然出現虧空,但還是非常有價值的。”莉莉絲慢悠悠地說道,

“有價值?你打算投進去多少錢?”孫元起睜大眼睛。

“不、不、不!”莉莉絲連連擺手,“不是投錢·而是接手部分業務。”

“你?”

莉莉絲兩眼開始放光:“你看,我們有那麼多家工廠,分散在中國各地,現金往來需要在各個銀行之間週轉,非常不便。每年年初,盈利部分再轉到經大學在花旗銀行的賬戶上,需要一筆提取一筆,經常有大量剩餘資金滯留在賬戶上,沒有發揮任何作用,這無疑是資金的巨大浪費。

“當工廠或者學校突然需要大筆開支時,我們又會擔心入不敷出、資金短缺。如果我們自己建一家銀行,這些問題豈不就可以迎刃而解?而且你自詡為財閥,豈能手頭沒有一兩家銀行?”

“我們自己開一家銀行?”孫元起撓撓頭,這還真是財閥的做派。

“對啊!”莉莉絲興奮地說道,“現在中國對於私人銀行管理非常鬆懈,只要有資本,誰都可以開。既然誰都可以開,為什麼我們不開?今年年初,光我們各企業轉到經世大學賬戶上就有210萬兩之多,加上歷年結餘170萬兩,這些加起來就達380萬兩。憑這些銀子,還不足以開設一家媲美義善源的私人銀行?”

孫元起面容一板:“如果你真要開銀行,我不反對,你年初轉來的210萬兩也儘可以轉到新銀行的賬戶裡。但是,原先結餘的170萬兩必須放在花旗銀行,絕不能動一分一毫。雖然那些錢多數是企業的利潤,只有少部分來自社會各界捐贈,但現在既然分不清,那就只有全當捐贈處理,決不能挪為他用!”

“好,都依你!”莉莉絲知道在這種問題上孫元起不會絲毫讓步,所以也不白費口舌,“但是,我們的所有企業都必須在新銀行開設賬戶,作為中華工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