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3 / 4)

小說:重生之大科學家 作者:兩塊

元起楞了一下,才說道:“第三項工作,是經世大學藥物系的研究人員一起,尋找此次疫情的傳染源,分析病菌的特性,爭取發現醫治的特效藥或者治療手段。”

伍連德躊躇地說道:“這可能要解剖病死者的屍體……”

“悄悄解剖,不要聲張,出了事我兜著。”孫元起自然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沒問題!要我什麼時候動身?”

“越快越好!”

二四〇、不識廬山真面目

搞定伍連德之後,孫元起不敢在天津多做耽擱,立即乘車前往300公里外的山海關。

為了防止疫情南下,山海關到天津的火車早已停開,正好徵用來運送各種抗災物資、人員。火車一列列從天津站開出,似乎較平日還更忙些。鑑於緊急時期火車運力緊張,孫元起沒有讓掛獨立的花車,而是要了一間包廂,坐在裡面梳理各種事情的頭緒。

如今楊度留在北京蒐集朝野訊息,章士釗在山海關接受糧餉人員,連一向不理事的劉師培、林紓也被派到天津負責物資和人員的轉運。如今孫元起身邊只有幾名侍衛,很多事情必須要自己拿主意。

正思忖間,聽見車窗外熙熙攘攘人聲喧闐。拉開窗簾,便看到穿著經世大學軍訓服裝的青年人排成兩行,正在陸續上車。這些年青人行動間還頗有些軍人的痕跡,但神情興奮,儘管周圍有些教官或領隊在維持秩序,他們依然和周圍的人低聲說笑。幾百人一起低聲說笑,整個火車站便成了菜市場。

孫元起看了片刻,正要拉上窗簾,突然在人群中瞟見幾個少年。十六七歲或許和十八歲分不太清,但十四五歲和十八歲簡直就是一目瞭然。這幾個少年,孫元起敢斷定他們年齡不超過15歲。

不是規定只招募18歲以上的志願者麼?孫元起眉頭不禁跳了跳。他又有意識地在人群中巡視片刻,這幾百人中居然有三四成與條件明顯不符。

強自按捺住疑惑,等火車開動後,孫元起才來到眾人的車廂。這批青年人幾乎都是經世大學及附屬中學的學生,認得孫元起,見孫元起出現,都趕緊站起身,有的敬軍禮,有的鞠躬,嘴裡喊道:“孫先生好!”“校長好!”

孫元起學著《新聞聯播》裡面的鏡頭,和身邊的學生一一握手,並不時加以誡勉: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發揚學校優良傳統,爭取獲得更大光榮!”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當然,這些都是太祖的經典語錄,孫元起還真不敢亂用。他頂多對學生說:“感謝你們對國家、對民族做出的貢獻!”

等招呼大家坐下之後,孫元起看到一個十四五歲模樣的少年,徑直走了過去:“同學,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

少年趕緊站起身,囁嚅地回答道:“報告先生,我叫薛仰嶽,今年16歲。”

“那你屬什麼的?”

“……”少年思考半天,才不確定地說道,“我屬馬?”

“誰讓你來的呢?”

“我主動要求來的!”這句話少年倒是回答得乾脆利落。

孫元起拍了拍他的肩膀,讓他坐下:“小小年紀就到祖國需要的第一線,有志氣!不簡單!”

又問了幾個人,孫元起才回到自己到包廂。一進包廂,馬上面沉如水:“實在是太膽大妄為了!我讓他招募18歲以上的志願者,他居然私下改成16歲!改成16歲也就罷了,還把關不嚴,混進了大量十四五的小孩。他到底是吃什麼乾飯的?程子寅,到了山海關,你讓趙景行滾來見我!看我不剝了他的皮!”

儘管從天津到山海關只有300公里,火車卻足足走了10個小時。…;

山海關名聲非常響亮,但要問它屬於哪裡管轄,估計一大半人得抓瞎。在清代,山海關歸直隸省、永平府、臨榆縣。別看臨榆是個小縣,以前奉天省的奉錦山海關道便寄治此地,這好比是河北省政府在北京市地界上辦公,說明啥?說明臨榆重要唄!直到去年(1909)奉錦山海關道改名錦新營口道,才搬離此地。

聽說欽差大人要大駕光臨,永平知府、臨榆知縣、山海關副都統等大小官員都不敢怠慢,老早就候在月臺上。孫元起下了火車,顧不上寒暄,便直接問永平知府管廷獻:“管大人,你們永平府地面最近有沒有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