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留,結果在鄭州一直呆到了18日中午。等接到楊度緊急電報,才趕緊乘坐火車奔赴130公里外的洛陽。
抵達洛陽已是晚上六七點鐘,在昏黃燈光下,整個火車站忙碌一片。搬運的民夫從火車上扛下沉重的木箱,號子聲此起彼伏叫。十月中旬晚間氣溫已降至個位數,他們卻都打著赤膊,汗水在前胸、後脊上緩緩蠕動,浸溼了衣裳。不遠處,套著騾馬的大車來來往往,把一堆堆木箱運進倉庫。人群中,到處可見持槍警戒計程車兵。
孫元起走下火車,與河南府知府、洛陽縣知縣等寒暄後,便坐上轎子直奔徵兵處。剛進門,就問章士釗:“行嚴兄,朝廷撥付給第四十四混成協的槍械現在收到多少?”
“回稟大人,截止今晚六時,合計太原、洛陽兩處,共收到漢陽造步槍720支,子彈12萬發;克魯伯75速射炮5門、格魯森57速射炮16門,80迫擊炮324門,以及其他槍械若干。後續部分預計在未來4天內陸續運達。”章士釗乾淨利落地報告道。
孫元點頭。清政府能夠如此迅速運來這麼多槍械,算是非常難得了!這裡面除了鐵路便利、軍情火急之外,少不了載灃的特殊關照。
章士釗提醒道:“大人,就算所有軍械全部到齊,也只能裝備3000人左右。我們混成協滿編大約4500到5000人,中間還有很大缺口。國內能夠生產大批次生產較先進槍械的只有上海製造局和漢陽兵工廠,如今革命黨在武昌起事,漢陽兵工廠已經無法指望;上海製造局一家就算日夜趕工,也是杯水車薪。何況湖北局面比四川更緊迫,北洋加緊南下,需要各種槍械,朝廷以後也顧不上我們。為今之計,除了繼續向朝廷開口之外,我們自己也得想想辦法!”
孫元起思忖片刻:“那就讓北平鐵廠多送些迫擊炮和手榴彈過來。你順便再催催魏鎮雄、沈鳳銘他們,讓他們加把勁,趕緊把步槍定型,子彈生產的問題也要儘快解決。”
“好,我這就去辦!”章士釗匆匆離去。
孫元起又問沈翔雲:“虯齋,現在混成協兵員情況如何?”
沈翔雲如今在混成協掛職,聞言“啪”打了個立正:“報告大人,目前太原、洛陽兩地共有1068名學生報到。因為暫時沒有基層隊、排官,只好先按照每棚12人標準分成89棚,等東北各部抵達後分別充實到各營。”
“那趙景行他們什麼時候到?”孫元起問。
沈翔雲答道:“趙協統率領第一批350人今天夜間2點左右就能抵達洛陽。”
問答之間孫元起等人來到書房,書房中早已擺好了巨幅地圖,楊度、楊永泰正手持電報在地圖上比劃。見孫元起進屋,他們起身朝孫元起胡亂拱了拱手。
“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電報上只是含糊不清地說有大事發生,具體是什麼事兒,孫元起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楊度沉聲說道:“湖北革命黨於今天早晨8時對劉家廟一帶官軍發動攻擊。”
“居然是革命黨率先發難?難道他們準備好了?”孫元起也有些驚訝。
革命軍自10月13日佔領武漢三鎮後,到18日之前一直沒有和官軍發生任何戰事。原因是起義爆發的非常倉促,內部、外部很多事情沒有做好準備,這些天他們不得不停下腳步理順手頭的事務,比如建立軍政府,恢復控制區內的秩序,大量招募新兵,趕緊構築防禦軍事等等。…;
那為什麼官軍也沒有動作呢?
第八鎮統制張彪反攻武昌失敗以後,便帶領殘軍守在漢口下游的劉家廟,等待陸軍大臣蔭昌率軍南下救援。這群敗兵已經是驚弓之鳥,根本不敢再經戰陣,革命軍不主動進攻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好事,他們又怎麼會自己往槍口上撞呢?
雖然編成第一軍的命令在10月12日已經發布,不過當時大部分軍隊在永平府參加灤州秋操。盧漢鐵路的運力又非常有限,開足馬力,一鎮人馬槍械也需要一星期才能運完。而且清政府一直還不肯起用袁世凱出山,北洋軍將校抱著拖延觀望的態度出工不出力,軍隊動作自然緩慢。兩者相互作用,導致武昌起義發生了一個星期,北洋軍才南下兩標人馬,也無法發動進攻。
楊永泰搖搖頭:“革命黨遠遠沒有準備好!根據情報,今天參與進攻的有一千三百人,還有四門炮。這些人大多是身穿便衣剛剛入伍的新兵,才學會打槍沒多久,基本進攻隊形都不知道就上了戰場。兩軍交戰時,後面新兵看到子彈紛飛,以為敵人到了眼前,急忙開槍射擊,結果把前面自己人放倒不少。而且他們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