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1 / 4)

小說:重生之大科學家 作者:兩塊

教育部這才發現法案中的漏洞,趕緊補充解釋道:“高等專門”四個字應該和“大學”連起來理解,意思是在高等以上學堂學習專業課三年畢業者才有資格,大學預科雖然也是高等以上,但是學的都是普通入門科目。所以不能參選。

就在教育部和大學預科生們打嘴仗的時候,又有一波留日學生跳了出來要求參選。這些人絕大多數畢業於日本大學、高等專科學校特為中國留學生設立的速成專科。——據統計,清末留學日本的數萬名學生中,學習速成科的佔60%,普通科(預科)的佔30%,中途轉學退學的佔5—6%,進入高等專科學校的佔3—4%,進入大學者僅佔1%——也就是說,速成專科水平甚至不及預科。

速成專科比較正規的是一年或兩年,後來留學日本的中國人多了,他們也開始蘿蔔快了不洗泥,由一年縮短為八個月,由八個月縮短為半年,甚至還有數月乃至數日的速成科!速成科的名稱也極多,包括速成師範、速成法政、速成工藝、速成理化、速成警務等等諸多名目。

按照《中央學會法》規定,至少也要在高等專門學校學習三年才有資格參選,速成專科最多也才是兩年,明顯不符合要求。但很多人卻在“三年”兩個字上摳字眼,比如日本法政大學清國留學生法政速成科第四期學員1905年11月入校,1907年5月畢業,在校時間只有一年半,但卻佔據了三個年頭。所以也理不直氣壯地到教育部要求參選。

各地法政學堂、京師法律學堂的畢業生也聯名上書教育部,力爭互選資格。教育部更是一個頭兩個大:各地法政學堂學生都是已經入仕的官員或舉人、貢生、監生等,選擇品行端正、通曉筆墨之人經考試後入學,只學習法政知識;京師法律學堂也是專選公職人員入學肄業,兩者顯然都不是法案中所指的中學畢業或中學畢業程度考入高等學堂的畢業生。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人在“高等專門”中間加了個頓號來理解,變成“高等、專門學校三年以上畢業者”,一下子把中央學會的學歷門檻從大學本科、專科降到了高中(高等學校)、中專(專門學校)。

“高等專門學校”“高等學校”“專門學校”都算是半個舶來品,最先出現在日本的教育體制內,然後為中國所採用。在法案的制定者看來,“高等專門學校”的意思簡單明瞭,就是全日制大學專科畢業,沒想到在具體實踐中卻遇到了這些的不同解讀。

會員選舉本來就人多事緊,沒想到還遇上了這檔子事,著實令教育部上下著急上火。各類學校的畢業生抗議不斷,請願隊伍天天堵在大總統府、教育部門口,更是令袁世凱、蔡元培等人一腦門子官司。

肥肉雖然好吃,但也得有本事吃到肚裡才行啊!他們思忖再三,最後還是痛苦地決定:請孫元起出山!(未完待續。。)

三九八、從遣乘春更北飛(上)

為了引誘孫元起出山,袁世凱也是下了血本,一口氣給出“中央學會會長”“中央學會會員評選委員會委員長”“中央學會參議員選舉委員會委員長”等三四個頭銜。

可惜孫元起對此並不感冒。

儘管他已經卸任教育總長,遠離中樞政治核心,可身上各類公私職務依然有數十個之多,政府性質的如大總統府高等顧問、國立中華科學院院長,民間團體的如經世大學校董會董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學會會長、中國教育會會長、新中國黨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至於其他理事、委員、教授、代表之類贈送的名頭更是不計其數。難道中央學會會長、委員長之類的虛銜更有誘惑力?

真正促使孫元起出山的是另外兩個原因,首先是蔡元培的懇求。

蔡元培雖然在教育上頗有心得,但精通教育並不等於能夠做好教育總長,尤其是在民國初年這種政治大環境下,臨時參議院的制約、北洋系的掣肘、其他黨派的傾軋、地方政府的陽奉陰違,就足以折磨得你心力交瘁。而且孫元起借鑑後世的教育制度對全國教育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又全面推廣改良版義務教育,將教育攤子鋪得非常大,令初來乍到的蔡元培一時半會兒很難上手。

更重要的是教育經費短缺。川陝各省每月貢獻給教育部的經費不可謂不多,可是花錢的地方更多。科、教、文、衛、體個個都需要教育部撥款。以前孫元起主政的時候,經費短缺還可以讓莉莉絲獻獻愛心,無償幫襯一把。蔡元培哪有孫元起那麼大的顏面?出任教育總長才短短數月。蔡元培已經無數次萌生辭職的念頭。這回中央學會會員評選鬧得滿城風雨,蔡元培在煩惱之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