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部分(2 / 4)

小說:重生之大科學家 作者:兩塊

個場所,可以避免訴諸武力的手段相對和平的爭鬥場所。但國會的約束手段非常有限,失敗一方隨時可能無視國會裁決,訴諸武力,進而引爆一場全國性戰爭,帶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時刻關注的!

“以上這些只是非常表面的描述,爭鬥背後存在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可以從多個角度加以解析,比如總統制與內閣制之間的制度之爭、大總統府與國務院之間的權力之爭、軍事派別與教育團體之間的派系之爭等等。如果我們想竭力透過複雜煩亂的政情,企圖用清晰簡明的方式來探究最深層原因的話,筆者更願意將之歸結為中國傳統儒家思想與西方近代民主自由思想之間的思想之爭。

“眾所周知,袁世凱先生出生於中國傳統官僚家庭,傳統儒家思想和**統治思想對他的影響根深蒂固,從而使得他對權力極端迷戀,尤其是放縱的、至高無上而不受絲毫約束的皇權;而孫元起先生自幼生長在美國,民主、法制的觀念伴隨著科學知識一起成為他思想的組成部分。當他們在一起共事時,就像烈火與海水、生命與死亡一樣,爆發出最激烈的衝突。

“當然,他們兩人的思想並不是絕對的,袁世凱先生雖然被革命黨人斥為保守主義者、獨夫民賊,但他在清末自強運動中也積極主張向西方學習,比如德國的陸軍、英國的海軍、美國的議會等;而在孫元起先生近代民主自由思想的背後,也有著追求權力、排斥異己、意圖獨裁的念頭。這也是當前中國政局日趨複雜的原因之一。

“儘管現在中國局勢日趨緊張,爭鬥隨時可能從國會爆發,進而變成武裝衝突蔓延到全國,但在筆者看來,卻並非沒有解決當前中國困境的辦法,因為袁世凱先生和孫元起先生的思想裡已經互相交融,存在著相互理解的基礎。他們只需像劍鍔互指著對方喉嚨的決鬥者一樣,各自後退一步,然後劃分好權力分屬,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所有的爭端自然都會迎刃而解。這也是近三百來西方政治鬥爭的經驗所在!”(未完待續。。)

四五五、出一頭地讓宗武

創辦於1906年的《美國政治科學評論》,不僅是美國政治科學學會會刊,更是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政治觀察雜誌。經世大學近期新設法政學院、中國政策研究院等機構,為豐富圖書館藏、開闊學生視野,在海內外大肆採購書籍、訂閱報刊,其中自然不會遺漏這本響噹噹的專業期刊。只要翻閱這本期刊,就絕對不會錯過這篇由美國駐華公使撰寫而且關乎現在中國政治格局的文章。

不過從芮恩施在駐華使館寫完這篇文章,到寄送給《美國政治科學評論》雜誌社審閱,再到付梓印刷,再漂洋過海來到經世大學。等梁啟超把它送到孫元起的案頭時,時間已經進入了1914年。此時新中國黨與公民黨之間更加劍拔弩張,參眾兩院的氣氛也日漸凝重,甚至連最遲鈍的人都能聞到其中的硝煙味。

這也難怪!國會從1913年4月份正式召開,到現在已經過去將近一年時間,大總統選舉之事一直懸而未決,顯然袁世凱已經失去耐心,開始變得焦躁起來。某位日本記者在日本外務省在北京出版的漢文報紙《順天時報》上帶著幸災樂禍的語氣指出:

“現在的中國局勢,就像是兩個兒童手持炸藥互相威脅,都希望自己更危險的動作能夠嚇唬住對方,從而取得對方的讓步。殊不知這種危險行為很容易擦槍走火,不經意間就可能引爆炸藥,最後使得雙方都灰飛煙滅。——不過這對於流亡在外的革命黨人以及其他地方實力派來說。未必不是一個好訊息。”

孫元起看完芮恩施的文章,不禁掩卷沉思:文中把國會兩黨的糾紛上升為府院之爭、派系之爭,倒還有幾分道理;但要昇華到東西思想衝突。那就純屬扯淡了。不過芮恩施有一點卻沒說錯,在官場浸淫那麼多年,自己的思想確實不再是當初那般青春熱血純潔如素,而是變得汙濁不堪,摻滿了追求權力、排斥異己、意圖獨裁的念頭!

這些是塵世的汙垢鏽漬,還是官場的鬥爭經驗與生存法則?孫元起一時間也辨析不清楚,不過他知道如果這麼僵持下去的話。最終必然演變成一場兩方勢力的大決戰。儘管在一戰爆發前徹底解決掉袁世凱的想法很誘人,但孫元起卻不敢嘗試,因為自己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實力還沒有完全轉化戰爭潛力。如果現在與袁世凱短兵相接的話,被徹底解決掉的很可能是自己!

即便自己有戰而勝之的實力,孫元起依然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身邊還窩著沙俄、日本兩條餓狼。隨時可能跳起來咬一口;在外蒙、西藏也有幾條喂不家的野狗。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