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田黃石。李元茂先生對此素有研究,曾精闢地分析田黃石的假冒與辨別,特摘引如下,以饗讀者。
用指甲按可留白痕跡
首先,“石皮”是田黃石的主要標誌之一,絕大多數田黃石外表都有皮層包裹,有無石皮是鑑定田黃石原石的一個重要依據;其皮質比其他壽山石或巴林石細嫩,用刀輕刮,刀感流暢而微沉,粉粒細膩均勻。
而且,田黃石的肌理表皮組織比較有特點。表皮都會出現密如織網的細蘿蔔紋,而且疏密有致、條理不亂,如新出蘿蔔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頭的紋理比較雜亂。同時,大部分田黃石或多或少都帶有裂格,多呈現於表層,交叉狀,如龜裂紋。
最後,田黃石的手感類似軟玉,質地溫潤、細膩、凝嫩。其在光線透照下,石心皆泛黃紅之光,燦爛醒目,即使在寒冬臘月,也感覺溫潤,如果用指甲按可以留下白色痕跡。
而其餘相似石頭的手感則明顯乾燥許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徵,並且同時擁有“石皮”的石頭,一般可初步鑑定為田黃石。
品相
蘿蔔紋理細緻而顏色不重者為貴
確定田黃石的品相,一般要從四點入手。首先是顏色,黃石一般呈黃、白、紅、黑等色,以黃為尊,黃色色澤越厚重純正者價值越高。二者是手感,質地緻密、細膩、溫潤、光潔者價格為高。三是透明度,位於將透未透“中庸”狀態的田黃石價值最高,而且,油滑透光中雜質越少越好,純淨者為上品。
最後,紋理也是決定田黃石價值的重要方面。蘿蔔紋理明顯,切紋理細緻有序的田黃石價格更高,“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的說法正來源於此。不過,蘿蔔紋理的顏色不能太重,不能影響田黃石以純淨為貴的總原則。
識別
概述
如何鑑別“石中之王”田黃石,這是壽山石收藏家和鑑賞家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他們必備的一種鑑別能力。古今壽山石鑑賞家和研究者鑑別田黃石的經驗可歸納為形狀、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態、手感和比重。
形狀
根據田黃石的地質形成和演變歷史,一般的田黃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狀,即鵝卵形狀,但在上板坑頭附近出產的田黃石,有時也有稜角,這是因為這裡接近溪流的源頭,田黃石缺少滾動、磨練的機會。此外,還有少部分田黃石,在埋藏地下的過程中,因地殼運動,石身裂碎,分成幾瓣,形成稜角,雖然經過泥土的長期滋養,但斷面的稜角並未被磨平,因此有時石農在挖掘發現這種斷裂性田黃石時,通常還會繼續在附近尋找它的“另一半”。
石皮
除了少數田黃石外表無石皮外,一般情況下,田黃石外表都有皮層包裹,因此有無石皮是鑑定田黃石的一個重要依據。
田黃石的皮層,或極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顏色主要有黑、黃、白、綠,皮層有單層、雙層和三層,皮質比其它掘性壽山石的石皮質地要細結柔嫩,用刀輕刮,刀感流暢而微沉,粉粒細膩均勻。;
一般情況下,單層皮的田黃石顏色有黃、白、黑、綠,色澤有濃有淡,分佈有的整體統一,有的兩面不同,還有的呈塊狀組合,質地也有優劣之分。皮色純如牙黃者,質地極為純優,稱為黃金黃田黃石;黃而灰綠者,質微硬結,色澤偏黝;黑而微綠,皮清一色者,也屬優質;皮色灰白淺淡的色澤多深沉偏黝;黑中夾有小塊黃綠或小塊灰白的,紋路粗雜,通靈度差,多為硬田黃或雜田石。有的單層皮田黃石,一面為白皮,另一面卻是黑皮,即一面為銀裹金,另一面為烏鴉皮。
雙層皮的田黃石,有的是烏鴉皮內又有一層薄黃皮,有的是烏鴉皮內又有一層半透明的白皮。這兩種雙層皮的田黃石,大部分屬枇杷黃田黃石,外層皮質細膩,內層皮厚薄分佈均勻,肌質純佳,甚至凝靈如凍。
由於田黃石有一定的遷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層酸鹼度的變化,所以,有時還可見到三層皮田黃石。或烏鴉皮在外、黃皮居中、白皮居內;或黃皮在外、黑皮居中、黃皮在內。含多層石皮的田黃石,皮雖不透明,難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質極佳。
通常情況下,除部分三層皮的田黃石外,一般的田黃石,在燈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內在的肌理色質。
色相
要辨識田黃石的本色,不能在燈光下觀察,而要在太陽光下觀察。善於鑑別田黃的行家,通常以色調的濃淡來形容田黃的“熟”“老”與否,藉以推測田黃在地下沉睡的長短。田黃石色澤鮮而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