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攜三尺長劍,仗劍天下,行俠義之道。
三尺長劍,在現今,三尺已然有一米之長,而以戰國時期的計量原則,三尺長劍,卻遠遠沒有一米之長,約有六十厘米。
而他眼前的這把青銅劍,並沒有達到三尺,大約有五十厘米左右,比起刀的剛烈,劍可以說是君子風範,攜之輕便,佩之神采,歷朝王公帝侯,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
看著上面的銅鏽如此難看,方遊卻沒有一點想要去除的意思,銅鏽是青銅劍古老的特徵,更何況,如果去除方法不當,絕對會破壞到劍的整體美觀。
等到將這把劍研究透徹了,將內外劍體分離,到了那個時候,再想辦法去除銅鏽也為時不玩,只不過比起去除,長久的把玩,才是最好的辦法。
仔細研究了一下劍柄,比起劍身來,卻是如同天與地的差距,劍柄的尾部亦是採用戰國時期最為常見的同心圓劍首,同心圓由多圈高同心度、高凸起、薄壁狀凸稜組成,其製作工藝極為精湛,對於古代來產,這種工藝可以說是一種傳奇。
而在劍柄與劍身的連線處,古時稱為劍格的護手部位,卻是佈滿一些奇特的花紋,這些花紋極為優雅精緻,一眼望去,不禁讓這把劍上產生了幾分優雅之氣。
而令方遊十分奇怪的是,劍格上的這些花紋,似乎從劍柄上延伸過來的,他經過仔細的觀察,可以看到從同心圓劍首開始,便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