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這壁畫之所以數年來保持色彩如新,是因為在畫的上面被刷上了一層油脂,隔絕了空氣,因此才沒有令顏料揮發褪色。
卻見這些畫似是以連環形式一幅接一幅排下去的,內容像是在敘述某一件事,畫風很是簡單,線條近乎於簡筆畫,倒不似二十多年前的作品,反而更像上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古人所作。
只見右手邊通道壁上的第一幅描繪的是許多平民打扮的人在田間耕作的場景,第二幅裡大地便乾旱了,莊稼枯萎,人牲渴死路邊;下一幅,人們聚在一起,趕著成群的牛羊走在山路上;第四幅到達了山頂,卻見九峰傲立,峰與峰之間夾有狂瀑,直傾入九峰環繞的山谷之中——正是九龍谷的場景。第五幅畫,人們將趕來的牛羊等牲畜殺掉,紛紛拋入谷中;第六幅,所有的人都面向九龍谷跪倒膜拜;緊接著——河谷中一條巨龍騰空直上,想來這就是人們所祭拜的龍神。再接下去,龍神飛至人間,遍灑甘露,潤澤大地,萬物復甦,百姓歡笑。
看至此已經能夠明白,這甬路石壁上的壁畫記述的都是一些祭祀龍神或龍神拯救世人的場景,這樣的情況在正史上也並不少見,古人習慣於把一些大事或者神鬼之事用壁畫或者銘文的方式記錄下來,用以啟示後人。譬如正史上的泰山岱廟天貺殿,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上畫有的《泰山神出巡圖》便是一例。
龍神肯定是不會有的,但如壁畫上所記錄的祭祀方式或許在數百年前真的曾舉行過數次。若這麼看來,或許這九龍谷裡會有一些所謂的上古神器存在,難道這就是朝廷想方設法要入谷的原因?在有神論佔據主導地位的古代,為了點子破銅爛鐵而耗時耗力煞費苦心的行為倒也不難理解。
才要將在這些壁畫上的發現告訴給季燕然去,就見到崖下打探虛實的大盜已經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