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是清帝國唯一的海上貿易點,福祥號滿載著幾十萬件貨物前往馬尼拉,然後將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範亞特號轉運回阿姆斯特丹。不料福祥號中途失事,這筆交易取消,但卻記錄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檔案內。
1983年,這個記錄檔案落入哈徹手中,此時中國沒有任何海底文物保護意識,也沒有那個技術。哈徹於是帶著他的同夥開始搜尋當年在南中國海沉沒的福祥號。
終於,在1985年春天,哈徹找到了1752年沉沒的福祥號,並偷偷打撈出250000件中國古瓷和金銀物品。哈徹把這批文物在公海藏匿一年之後,按國際公約“無人認領的沉船允許拍賣”規定交由嘉士德拍賣行在阿姆斯特丹拍賣。由於數量太多,一件一件的拍不完,哈徹最終同意把全部25萬件文物編成三十幾個類別,每十個一組捆綁拍賣。原本價值一億美元的福祥號出水的文物,由於哈徹最後選擇的批發價出售,在阿姆斯特丹拍賣上所有文物最終的交易總額只有3700萬荷蘭盾(約2000萬美元)。
而十幾年後,2001年5月,哈徹和他的盜寶團伙再次故技重施,從南海又偷偷找到另一艘北宋年間的中國古沉船‘泰星號’,出土4萬件文物,同樣還在阿姆斯特丹拍賣,哈徹最終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紀錄,競拍稅後所得4300萬美元。
福祥號和泰星號本應該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寶藏,按理他們應該獲得南海一號和南海二號的殊榮,但卻因國內當時對海洋權益的無知以及自身技術的落後,只能拱手讓人。
如今,王辰浩帶著他的強大的打撈隊,勢必要把南海一二三號都挖出來,甚至還可能會找到南海四五六號,誰又知道呢?
………【第109章 晉德商號】………
1月18日,王辰浩的船隊抵達上海,並在上海逗留了一天時間。
原因不是王辰浩想在長江口附近海域尋寶,而是王辰浩要跟魏翰碰個頭,順便對上海船舶重工的今後工作交代一下。
魏翰還是很有能力的,剛剛接手上海船舶重工的工作,立即就展開了周密詳細的工作部署,原來江南造船廠的六座四千五百噸級的幹船塢,經過魏翰的改進,1號和2號船塢擴建成五千四百噸級幹船塢,以滿足建造五千噸級裝甲巡洋艦的需要。3號和4號船塢劃好了標線,準備擴建成一萬噸級的大型裝甲巡洋艦所需船塢。而5號和6號船塢也劃好了標線,基準標線切割擴容後將可以維修兩萬噸級的大型軍艦,足夠登雲級戰列艦的後勤維護所需了。
六座船塢分別按照五千噸級、一萬噸級和兩萬噸級來劃分,魏翰已經把王辰浩要交代給他的工作提前部署了,這令王辰浩刮目相看。不過很快王辰浩就釋然了,人家魏翰本來就是船舶建造方面的專家,這種事情完全不需要王辰浩額外提醒。
一直以來,王辰浩總是喜歡躬身親為,他總是不太相信清末的國內人才的智商,如今他漸漸發現,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親身躬為,甚至不需要提醒手下們就會想到並主動去做。
魏翰來到上海船舶重工後,可以說幹勁十足,因為王辰浩給他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供他發揮,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供他去做以前所夢想卻沒辦法完成的事情。如果非得用成語來形容的話,恐怕如魚得水正能體現魏翰此刻的狀態。
原江南造船廠的造船裝置當中,龍門吊和水壓機可以繼續使用,但僅限於五千噸級戰艦的建造和維護所需。萬噸級以上的船塢需要更大的龍門吊和水壓機,而船塢之所以昂貴的要命,最主要的吃錢裝置便是龍門吊和水壓機了。這兩樣是建造全鋼製軍艦的主要裝置,缺了任何一樣都玩不轉。
王辰浩結合未來五到十年間海軍發展趨勢,考慮到當前國際上龍門吊和水壓機價格昂貴,決定購買四座五百噸龍門吊和兩座兩千噸級水壓機即可滿足未來十年內造艦所需。五到十年後王辰浩希望國內可以自行生產更大型的龍門吊和水壓機,這樣算下來可以節約五六百萬兩銀子的開銷,如果能夠出口賺取外匯自然更好。
魏翰的工作安排令王辰浩極為滿意,王辰浩除了有戰略眼光可以指導魏翰之外,其他的方面就是門外漢比得人家,更沒啥可補充的。
王辰浩將上海船舶重工放心的交給了魏翰打理後,又去了趟上公共租界,並在那裡會見了上海的一些名流。由於王辰浩是打著從民間集資的旗號接管江南製造局的,因此他得做做樣子,跟上海一些名流合資經營。當然,上海船舶重工肯定是王辰浩自己獨資了,他只是把江南製造局陸軍裝備製造部分拿出來跟其他人合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