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這樣頑固派同意修鐵路,豈料張之洞又拖李鴻章後退,提出先停止津蘆鐵路,先修盧漢鐵路。盧漢鐵路全長三千華里,需耗銀三千萬兩,以清帝國的財政猴年馬月也修不完。很快,朝鮮局勢動盪,日本出兵朝鮮讓清帝國緊張北方祖宗之地安全,於是李鴻章提出修鐵路入東北計劃得到批准。
這樣,李鴻章可以藉機會修津蘆鐵路了。然而,這時候醇親王奕譞突然死了,海軍衙門落入奕劻手裡。奕劻只認錢,壓著鐵路的事情不放,並以此不住地敲詐李鴻章,結果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這條津蘆鐵路也沒修成。甲午戰爭期間更是沒錢去修,一直擱置到現在。
如今,奕訢入主海軍衙門,李鴻章自然得去拜訪他了,希望能夠順利的修鐵路。
在王辰浩看來,滿清朝廷就是捱打後才會有三分鐘熱血。中法之戰後開了海軍衙門,動了修鐵路心思。甲午之戰後開建新式陸軍,把鐵路工程提上日程也是必然。
於是道:“恭親王和醇親王都是少有的有識之士,加上甲午一戰暴露出朝廷陸師增援不利的情況,我想修鐵路之事應該沒問題了!”
“但願吧!”李鴻章看起來不報太好的結果,張佩綸給王辰浩解釋道:“恭親王和翁同龢關係密切,當年有一起被趕出總理衙門的‘友誼’,不能不防備!”
王辰浩頓時愣住,忽然想起李鴻章和翁同龢之間的過節,頓時苦笑。
火車不長,只有六節車廂,巨大的蒸汽機車頭在王辰浩的那個年代只能從老舊照片上才看得到。
“津唐鐵路不是去唐山的嗎?”王辰浩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
李鴻章和張佩綸對視一眼,神秘的笑了笑,後者悄悄給王辰浩解釋道:“這是咱們自己偷著修的!但也僅僅只把津唐鐵路延長到廊坊附近而已,過了廊坊就不歸咱們管轄了,也就不敢再修了!”
王辰浩笑了笑,正應了那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話,這李鴻章也並不完全聽清廷的擺佈。
上了火車後,李鴻章要求王辰浩把他的練兵條陳詳細寫下來。王辰浩想到後世很多東西如果長時間不去想的話很容易忘記,因此選擇用紙筆記下來。
火車抵達廊坊時,王辰浩已經寫好了他的練兵條陳。李鴻章接過來一看頓時皺眉,只見王辰浩寫的全都是簡體字,而且還歪歪扭扭的,李鴻章只能靠著前後字句來大致判斷他不認識的字句。
“回去後,幼憔要督促辰浩多多練習書寫才是!”
李鴻章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交給張佩綸,讓他重新抄寫一份並做整理後再給他看。
對此,王辰浩只是尷尬的笑著。
從廊坊到北京就不遠了,那裡有李鴻章專門留置的車隊,眾人直接上車前往北京。
天黑前,李鴻章的車隊抵達恭親王府門外。自有報牌官上去叩門遞牌子,同時先把給奕訢的幾箱子禮物抬進去。
李鴻章時間掐的很好,送禮趕在風雪交加的傍黑天裡,不被人發現,同時他告訴王辰浩準備好在王府裡好好的大吃一頓,吃夠本先。
好吧!王辰浩不得不佩服李鴻章的算盤打得夠響,夠爺們!
“王爺有請李大人、王大人、張先生!”
張佩綸因為無官職且有朝廷降罪在身,按例是不得見恭親王的。不過,今天李鴻章是以帶著兩個女婿來串門的身份來見奕訢,因此奕訢才讓張佩綸進去。
外面風雪大,李鴻章和王辰浩的親兵衛隊被安排在王府廂房裡等候。
李鴻章帶著王辰浩、張佩綸跟隨管家進入王府,剛走到前廳外,就見一人哈哈大笑幾聲迎了過來,正是恭親王奕訢。
兩人見面,自是少不得官場上下的一番海吹褒捧。而張佩綸赫赫有名,自然是見過鬼子六的,二人也很熟絡。
當然,王辰浩和奕訢也見過幾面,是在天津談判的時候。但那時奕訢並未對王辰浩上心,以為一個毛頭小子能有什麼本事,代答不理的。
如今他不敢再小瞧王辰浩了,何況還是李鴻章的四女婿,地位不同了,奕訢自然要重視他起來。
“後生可畏啊!”
“王爺過獎了!王爺才是大清皇族中最有見識的!卑職只是繁星一點,豈敢跟王爺皓月一般爭輝?”
奕訢哈哈大笑幾聲,也不多言,急忙請三人入內。
………【第42章 拜門子】………
走進王府正廳,王辰浩頓時覺得熱氣撲面而來,渾身頓時暖洋洋的熱乎感。
這個年月,可沒有溫室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