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格爾善將齊親王送走後,連忙將諾佑叫到了身邊,焦慮地詢問著: “怎麼了?是貝勒爺出事了?”
諾佑看著王爺神情緊張憂慮,不忍心地點點頭。
“貝勒爺留了封信,走了。”諾佑哭喪著臉道。
“信呢?拿來,快拿來啊!”齊格爾善一下又站起來,匆忙向諾佑索要著信。
“這呢,王爺,您別怪奴才,這回,貝勒爺連說都沒跟奴才說,”諾佑掉著眼淚, “貝勒爺,他就自己走了……”
“不怪你,不怪你。”齊格爾善心煩地擺著手,示意他不要再說。他心思全在那封信上了,根本沒空理會諾佑在說什麼。
“唉!”齊格爾善讀完信,閉上了眼,似乎很疲乏地仰面靠在太師椅上,只是嘆氣。
諾佑見了,忙一擦眼淚上前,“王爺,您別愁,興許貝勒爺是賭氣呢,過會兒就又回來了,您可別傷著身子。”
“行了,行了,不怪你,這沒你的事了。下去把福晉找過來,去吧。”齊格爾善又擺擺手說。這不是多博第一次出去了,這回,說不定又是幾個月。
“是,是,奴才就去,就去。”諾佑擦乾淨剛才急出來的眼淚,迅速地跑出去了。
齊格爾善獨自坐著思考。多博在信中說大清國一統天下不久,急需用人之際,此番離家去尋找隱逸的漢儒志士為國效命,而且,信中也多次說到絕非因婚事而離家。兒子雖然如此說,可是齊格爾善不禁老淚欲湧。孩子,你是要出去長長見識,阿瑪不擋著你,鞏固我大清江山也靠你們這些後輩子弟,只是……唉,好,好,阿瑪絕不攔你,振翅的雄鷹是不應該被羈絆的。好,好,好,賜婚之事,就等你回來再說。
齊格爾善想好後,未和福晉商議,便起身進宮去晉見皇太后了。他需將多博留書出走的事暫且搪塞下。
第二章
莫兒鎮和羊鎮。
這裡聚集的多半是兩湖逃荒而來的難民,橫屍遍野,人哭鬼嚎,一派苦澀蕭索的場景。
有途徑的饑民早已經先逃到富足之地安生去了,剩下鰥寡孤獨、老幼病殘在這裡等死。也有一些有氣力的落了草,佔山為王,打劫更苦的難民。
前幾年,清軍掃平南明小王朝時曾經征戰於此,田不稼穡,萬里荒野,更是鬧得人心惶惶。先是剃髮令,後又將漢人指派給滿清貴族做家奴,終生不得自由。一朝天子一朝臣,百姓只圖能夠過上安穩日子,衣食得飽足以。可是,舊王朝崩潰之後,仍然不是太平盛世。屍骨露於野,千里鳥哀鳴。
蕭芙最看不得的就是這樣的場景。她年幼時候,正趕上清明兩軍大戰鹿兒坡、她和師傅在山上竟也不得避難,師傅只得拖著老弱的身子帶著她跟隨她的幾個師兄逃難至此。後來師傅受不了逃途的勞頓走了,她和幾個師兄也斷了音信。要不是九風山寨收容了他們那一大批難民,她怕早已經流離而死了、每每想到這裡,蕭芙都對九風,對大哥,二哥、三哥心存感激,
蕭姑娘,蕭姑娘,你來了……
蕭姑娘,蕭姑娘,來看看我兒啊,蕭姑娘……
蕭恩人,我們等你等了好久了。
蕭姐姐,蕭姐姐。
姑娘,姑娘,你可算來了。
一群在街道邊仰臥躺坐的難民看到了蕭芙,都大聲喊叫著,高興地站起來迎接著蕭芙。在壩子上搭建的難民營裡的難民,遠遠地看見了蕭芙帶的“九風”的車隊,也紛紛跑過來。他們口口大喊的蕭姑娘、蕭恩人、蕭姐姐,就是蕭芙。在他們眼裡,不靠明朝廷,也不靠清朝廷,蕭芙和九風山寨的幾個當家人就是天降的救星。
“好,好,大家別急別急,一會兒到界按府去領。”蕭芙向大家喊著,下了馬,指揮著車隊向界按府行去。
她每次到這裡來的時候,都覺得心裡難受異常。她和四哥去京城,看到滿清的貴族子弟佔了前明的府邸宅院,跑馬圈地圈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且不說眼前的百姓遭難流離,就是京畿附近的漢族百姓,也被遷族而來的滿清貴族佔了田地房屋,居無定所。蕭芙有時在心中暗暗發誓,如若自己救助不了這些難民,索性就反了,參加反清復明的義軍去,把漢族的天下奪回來,最起碼,這些百姓還能有個棲身之地。不過,如今清朝大軍勢如破竹掃平中原,統一是早晚之事,她也早就看穿這個結果,是不會逆著天意幫助昏庸的南明小王朝的,只不過有時候真的看不過了,情急之時想想而已。現在,只能用發糧食的方法賙濟、救助這些難民了……
她轉身吩咐身邊的一個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