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環視周圍:“東西都別去動了,不過這兒感覺四通八達的,可以探一下路。”
方宏左右看了看:“沒錯,你看,根據古人習慣,南面一個門,東面一個門,如果進入其他房間,恐怕構造還是一樣。”
“這裡的西面北面沒有門,那就說明這已經是整個建築體系的最深處了,往南往東都應該還有很多房間或者過道一類的建築。並且一直延伸。”
很簡單的道理,古代建築,南門是正門,東門等於現在的窗戶,除此之外就是天窗,那麼一個套環的建築中,建築就會連成一排修建,最西側的一間房子,就是最內層,而東面一定會有一連串的房屋。
因為作為交通樞紐功能的房屋,肯定是東南西北四個門的。
當建築水準提高,私密性的剛性需求到來,圓形建築變成方形建築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走向,所以進入地宮中,很容易就能判斷出所處的位置。
“我們往南吧。”
那個時代的普通人家才會橫著修,而往南也有連貫空間的大型建築,似乎還沒有完整的出土過。
第九十二章 太陽鳥
“等一等我!”
頂上,張樹橋老半天終於下來了。
張樹橋落地,就遞出了幾個探照燈:“我把他們的燈都收集過來了。”
“叮叮叮鈴鈴……老狼請吃雞……”
“槍哥你的鈴聲太惡俗了,能換一個嗎。”
方宏接起了電話:“喂,嗯,是的,大發現,是的。”
“沒有,我們下來了三個人,正在初步考察,好的,我知道,嗯,我會注意的,沒問題。”
“省裡面排專家過來了,不過這地方太難找,我們得做個標記。”
說完,方宏回到了塔下方:“先等一下再進去看,我們得做個標記接專家們下來。”
所謂標記,就是一個熱氣球,這還是那邊的專家告訴方宏的辦法。
這裡沒辦法找到具體座標,也沒辦法從外界慢慢摸過來,最好的辦法還是直升機降落,所以,方宏和劉超幾人都要動起來,要找到一大片空地,讓直升機足夠降落。
就在劉超等人去尋找的時候,方宏開始做簡易熱氣球。
四根樹枝綁成框,用方宏和張樹橋攜帶而來的翼裝上面的傘在上面裹成一個空囊,框上十字固定了一個大碗,然後上面用攜帶的油,枯草,樹枝等做成了一個火盆。
下面用繩子拴住,綁在了一塊石頭上。
說是熱氣球,還不如說是孔明燈。
這裡風小極了,氣球從山嶺升起沒問題。
另一邊,劉超也找到了合適的地方。
一個隊員等在這兒,等到專家通知到了上空時,就點火。
一個人升起熱氣球是很麻煩的事情,先要讓熱空氣將氣球衝起來,然後才能飛上去,不過也沒多的人手了。
完成這些之後,方宏和劉超、張樹橋再度進入了地宮。
“走吧,看看南面的房間是什麼。”
當眾人進入南面房間時,才感覺不一樣的氣氛。
剛剛那個塔下的空間,更像是一個平日裡也被封閉的地方,除了銅人和搖錢樹之外並沒有其他的東西。
而在這裡,琳琅滿目各種認識的不認識的東西羅列。
很多青銅器鑄造物,也有陶器,甚至有些地面痕跡看上去很像是玉器。
不過埋在地下的部分方宏都沒敢動:“別動它們,萬一人為損壞了就不好了,我們只探查,等到他們專家來的時候再慢慢清理。”
之前,就有省內的協會要給方宏考古方面的名頭身份,不過還有一些阻力,不過接二連三的發現後,方宏雖然不是科班出身,卻也絕對夠資格了。
這個世界,學歷只是敲門磚,如果你都登堂入室了,敲門磚進來的或者是空降的,影響就不那麼大了。
“這種痕跡算是雕刻麼?”
方宏看著張樹橋指著的石牆上的痕跡,仔細觀察:“這應該是那個時代的龍吧,剛剛從c字形狀變成s形狀,依稀能看出龍紋標記。”
這裡和最內層的那個房間已經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了,有些地方依稀能看出土木結構,不過土木結構都崩塌了。
換句話說,建造這裡的人,先建立了石牆,和石頂,然後在內部建立了土木結構的牆體或者其他一些東西。
“這些人肯定是中原或者蜀地平原來的漢族人,土木結構太明顯了,你們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