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或者缺乏一些瞭解實際情況的渠道。我麼,恰好是七公八候家族中的成員,別誤會,不是嫡系,只是偏支的偏支,每個月能拿點祖繼金的那種。《瘋公主》上映後,我到家族的藏書室中,特意查了一些淑儀公主的資料。這是我祖先記錄的,儲存兩百年了!資料我拍照上傳,可別說我造假!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的。
熱心的觀眾上傳了家族記載的瘋公主實際資料。
如果只有七公八候家族的資料,還能說是串通,可陸陸續續還有其他小家族,或者乾脆是平民——兩百年來,也有家族從貴族敗落的,這些人家也有一些重要的史料。
《瘋公主》的電影網頁,成了這些家族顯擺祖先的最佳平臺。各種資料拍攝上傳後,熱心的觀眾將各種資料還原分類,拼圖一般拼成“當時其他貴族眼中的淑儀公主”。
結果,跟電影中的瘋公主是一樣的。前半段,瘋公主身體健康、美貌聰慧,為人處事十分積極昂揚,有過很多照顧平民的案例。後半段,也就是結婚之後,目睹了同胞弟弟的死,性格大變,猜忌猶豫,時不時歇斯底里,伺候她的人不得不小心翼翼……
然而最讓人沉默的,是瘋公主最後“不明原因”死亡。年僅三十二歲。她沒有生育過,直到死前那一年的體檢,還是“健康”的,怎麼就突然死了?而且死後,沒有像其他皇族一樣,葬入皇陵,而是火化後撒入大海。
各種懷疑中,有人提及了當時的一項貴族儀式——如果葬入皇陵,以淑儀公主地位之尊,同時是皇帝最寵愛的女兒,葬禮肯定非常隆重!隆重到所有貴族都要參加葬禮儀式,送她最後一程。在此之前,不能蓋棺。
也就是說,其他人可能看到淑儀公主的樣貌!
如果電影版的瘋公主是真的呢?淑儀公主當時已經毒發,形容大變,說不是中毒,也沒有人相信啊!而堂堂公主中毒而死,肯定也會對所有貴族階層,造成巨大的衝擊!
那肯定會對改革派和保皇派的何談,影響極大吧?
觀眾對《瘋公主》的深度挖掘,最後只能明徐如寄的編劇,大部分是符合歷史,瘋公主就如電影版中的一樣,悲劇而令人感傷。
……
《瘋公主》的熱浪風潮,除了讓公眾對皇室認識更深外,也讓投資商江世倫的“天下影視”賺的盤滿缽滿。半年前就開始推動“摯愛電影獎”,幾經波折,到底成立了。
今後,幾大影視公司,以及媒體記者,一部分觀影留言的觀眾,聯合投票,選出每年中最佳的電影,以獎勵從業人員的貢獻。
電影獎的設立成功,也代表電影電視圈徹底脫離了戲曲梨園界。後者幾位大咖一起唱戲,天天表演,一年的產出也未必有四個億。《瘋公主》一部電影就有了。
而類似的電影,可以預想,不會是唯一的。只要有類似徐如寄的超級編劇,有捨得花錢的大手筆製片人,再有史悅而這樣的優秀演員,以及有風格特色的導演等,只怕會比《瘋公主》更強。
戲曲梨園界,自然是不甘心的。徐如寄不只是寫現代作品,也寫過傳統作品,《女駙馬》《打金枝》,都是非常優秀的。其他公司可以拍徐如寄的作品,他們早就購買過版權的,當然也能!
於是乎,徐如寄的早起作品,也被開始拍攝。
只有《女駙馬》,史悅而已經拍過一個版本的,是正劇沒有戲曲唱段。戲曲梨園界的,自家拍攝了幾個鏡頭,對比史悅而演的,好吧,可以作罷了!
兩者根本不可比擬好嗎!
史悅而版本的女主角,扮演者是小家碧玉型別,演男子起來偏於文弱,倒也罷了,戲曲界不愁找不到呢匹敵的。關鍵是史悅而飾演的公主,什麼是端莊雅緻,什麼是明豔不可方物?當她帶著紅蓋頭,身著大紅嫁衣出現,鴛鴦交尾的蓋頭微微露出半張笑靨,已經傾城,等蓋頭翩然落下,大紅蠟燭照耀下的她,美到驚呆!
那種感覺,就是根本想不到其他,眼睛不由自主的看著她,隨著她的一舉一動而轉動,心神都被攝取了一般。
戲曲梨園界也拍過戲曲電影,不過他們更重視的是唱腔優美不優美,身段如何,眼神靈透不靈透。其實戲曲界怎麼會找不到比史悅而更美麗的人呢?那麼,為何自家拍出的電影,只能說是“好看”,而人家拍出來的東西,就是“驚心動魄”?
兩種對比後,才知道,原來電影不是架著攝影機隨著演員的動作拍攝就成了。有很多美學的原理。包括道具的設定,光影的變換,演員的妝容、表情,已經各種微妙難以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