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小說:道德的理由 作者:理性的思索

苧�細�幸庖濉��檔濾坪跫俁ǎ�淙晃頤腔岢械H齷訓幕到峁�牡賴略鶉危��頤遣懷械3鮮檔娜魏位到峁�南嗨圃鶉巍<偕櫛頤撬嫡婊暗慕峁�牽�鄙閉噠業攪四歉鋈瞬⑶疑繃慫��檔濾坪跫俁ㄎ頤嵌源嗣揮性鶉危��牽�頤竊趺茨芄蝗鞝巳菀椎靨油言鶉危勘暇梗�頤前鎦�四歉瞿鄙閉摺K�裕�飧雎壑ひ彩遣荒芰釗誦歐�摹�

規範之間的衝突

道德規範是絕對的的思想,不允許有例外,從“諮詢的謀殺者”之類的例子看,這種思想不合情理,而且康德對它的論證也不能令人信服。但是,除了它不合情理之外,有沒有反對它的令人信服的論證?

反對絕對道德規範的主要論證與出現衝突的可能性有關。假設人們堅持,做A 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錯的,並且做B 在任何情況下也是錯的,那麼,當一個人處於在A 和B 之間進行選擇的情況下,當他必須進行這樣的選擇而絕無其他選擇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呢?這種衝突似乎表明道德規範不可能是絕對的——或者至少不能有一個以上的絕對規範。

第8章 有沒有絕對的道德規範(6)

有什麼方法來回應這一反對意見嗎?一個方法是否認這種情況竟然會發生。彼得?吉奇就是就訴諸於上帝的眷顧,而認為不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描述這些虛構的案例,在這些情況下無法避免絕對規範之間的衝突,他說,但是上帝不允許這些情況在真實的世界中存在。吉奇在他的書《上帝與心靈》(God and the Soul; 1969)一書中寫道:

“但是,假設情況是,遵守神聖的律法(例如不撒謊的律法)涉及違反其他絕對的神聖禁令?”——如果上帝是理性的,他不會命令這種不可能性,如果上帝統治著在他眷顧之下的所有事物,他就能保證,人無辜地面臨在禁止的行為之間進行選擇的情況不會發生。當然,這樣的情況(在他們的描述中寫有“此路不通”的條款)可以融貫地描述,但上帝的眷顧會確定它們在現實中不會出現。與不可信的常見說法相反,對上帝存在的信念使一個人期盼發生的事情變得不同。

這樣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嗎?毫無疑問,嚴肅的道德規範有時會相互牴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荷蘭漁民用他們的船偷運猶太難民去英國,載有難民的漁船有時會被納粹的巡邏船攔截。

納粹船長會叫荷蘭船長出來,詢問他們去哪,誰在船上等等。漁民就會撒謊,然後被放行。顯然,漁民有兩個選擇,或者撒謊,或者讓他們的乘客(包括他們自己)被抓起來殺掉。沒有第三種選擇,比如,保持沉默或者逃脫納粹的盤問。

現在假設 “撒謊是錯的”和“幫助殺害無辜的人是錯的” 這兩個規範都被視為絕對規範。荷蘭漁民將不得不選擇二者之一,因此,對二者都絕對禁止的道德觀點是不融貫的。當然,如果堅持這些原則中至少一個不是絕對的,這個困難就可以避免。這種解決方法無疑在每次有衝突時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在最基本的水平上,一些嚴肅的道德規範不是絕對規範的話,那麼就很難

理解為什麼另一些嚴肅的道德規範就應當是絕對規範。

對康德基本思想的另一種審視

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在《倫理學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Ethics; 1966 )一書中指出:“對很多從未聽說過哲學(更不用說康德)的人來說,道德大概就是康德說的那種東西。”——這就是說,規範體系不考慮人的需要和慾望,它是根據責任感必須遵循的。然而,與此同時,在當代很少有哲學家會為康德所明確闡述的絕對命令辯護。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絕對命令被嚴肅的、也許是不能克服的問題所困擾。然而,太快地放棄康德的原則可能是錯誤的。在絕對命令之下,即使我們不能接受康德獨特的表達方式是不是有我們可以接受的基本觀點?我相信它是存在的,而且相信(至少部分地相信)這種思想的力量因為康德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記得康德將絕對命令看作與理性的行為者聯絡在一起的,只是因為他們是理性的,換句話說,不能接受這一原則的人不僅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理性的。這是一個強制性的觀點——它對一個好人可以信仰什麼、做什麼有著道德與理性的雙重約束。但是,這確切地意味著什麼?在什麼意義上,拒絕絕對命令是不理性的?

這個基本思想與道德判斷應當基於充分理由的觀點相關——如果你應該(或不應該)做如此等等某事是真的,那麼,就一定有你應該做(或不應該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