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他本就是漢臣,雖然劉璋對他有知遇之恩,但他也誓死守到了最後,而且算起來,劉璋也是漢室宗親,歸降劉協這個天子自然也沒什麼好說的。
並沒有立刻安排張任,劉協讓張任暫時留在長安,與韓德一起負責長安羽林軍的日常訓練和防務,至於最終如何用,劉協還沒有響號。
“陛下,臣昨日收到了關東諸侯以袁紹為首的請願書,希望陛下能夠順應民意。”這日,早朝之上,楊彪突然呈上了一封絹書,躬身道:“此事事關重大,臣等不敢擅自做主,只得將此書呈於陛下過目,由陛下決斷。”
關東諸侯?
劉協疑惑的看了楊彪一眼,點點頭,示意衛忠將絹書呈上。
絹書的內容並非劉協想象中那般的戰書,而是一封言辭懇切的請願書,希望劉協更改如今的選賢制度,而是由各州、郡挑選出德高望重之人,查訪評定州郡人士,選拔賢能,並根據這些賢能的能力,分出上中下三等,其餘還有主要選拔賢能的制度、規範,倒與之前劉協朝廷選賢的態度差不多,以務實為主,不過……
劉協緩緩地眯起了眼睛,這不就是那九品中正制的雛形嗎?看似妥協,實際上卻還是希望從朝廷手中將舉賢的權利拿回去,若劉協真的同意了,那他之前又是印刷術,又是興辦鄉學,最後還來了一次皇宮選賢,究竟還有何意義?
“不準!”劉協將絹書往桌案上一擺,斷然道。
“陛下,恕臣直言,此案推陳出新,於我朝如今選拔人才方式頗為契合,陛下何以拒絕?”楊彪抬頭,絲毫不讓的看向劉協,朗聲道。
“那朕問愛卿,如何能夠保證這些州郡選拔出來的賢能就真有識人之能?”劉協搖頭道:“又如何保證這些賢士不會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