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但派出許多人做說服工作,也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來與林逸競爭,無奈之下,只好讓林逸一個人作候選人,搞等額選舉了。
第六天,林逸提名劉汝明出任中央政府——人民政務院總理,獲得高票透過;之後林逸提名袁良為最高法院院長,獲得多數票透過;提名成雨林為最高檢察院檢察長,獲得多數票透過。
第七天上午,劉汝明提交一份政務院組成人員名單,提名唐堯文為政務院副總理,潘文華為政務院秘書長,另還提名原來各部門的部長及新添的部分優秀公務員分別擔任二十多個部門的部、局、院長。每一個職務的提名,都是無記名投票,其中有五六個人的提名遇到麻煩,主要是一些前任部長工作無甚成績,遭到激進的人民黨代表反對,如原警察總局局長李開的提名,便經過兩次總理說明,兩次個人說明,兩次投票後方勉強透過,如果第三次還不能半數票透過,劉汝明便只好另擇其它人選了。
下午,是對林逸提名的人民軍軍事委員會委員的提名投票表決,對於軍方的提名,代表們只要看到有戰功,而個人又無不良表現,一般都投贊同票。當選的人民軍軍事委員會委員為:王學範、吳命陵、朱達、沈明亮、文明、古華、胡野林、周炳坤(海軍政委)、魯萬常、孫建軍、雷明、龔敏。
第八天上午,透過了劉汝明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國家中、長遠規劃報告》、開國後的《第一個五年工作計劃》報告及財政部部長杜嚴所作的《財政預算報告》;下午透過了王學範代表人民軍軍事委員會所作的《軍隊發展報告》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袁良所作的《法院的工作》及最高檢察院院長成雨林所作的《檢察工作》的報告。
第九天,討論人民黨在新時期的發展與強大的問題,並重組人民黨黨中央。會議差額選舉了人民黨中央委員會委員三十人,差額選舉產生了人民黨新一屆黨主席——林逸,人民黨副主席——劉汝明,紀律委員會主任——林春禮,宣傳部部長——潘文華,組織部部長——唐堯文,人民黨秘書長——曾奉仁。差額無記名投票產生了人民黨的七大常委:林逸、劉汝明、林春禮、潘文華、唐堯文、曾奉仁、康思維(廣東省省長)。
康思維當選常委之後,上調北京,負責憲法過渡期的中央議會兩院的籌建與社會各黨派、社會團的協調工作。
此次,朱達卸去人民黨組織部部長職務,王學範不再參選人民黨常委委員,而軍方只有林逸一個人參選人民黨常委委員,這都是林逸有意淡化軍方對國家政治的影響,也是他對軍隊改革的開始。
連續九天的開會,代表們被這成堆的檔案搞得頭暈腦脹,但終於要閉幕了,他們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人民黨代表大會公元1860年5月9日上午十一時閉幕,下午,放假半天,晚上舉行政府宴會,第二天北京城舉行盛大的開國典慶大會、閱兵式及群眾遊行集會。
林逸疲憊地走出大會堂,政務秘書何方興奮異常地跑過來,氣喘吁吁道:“林主席!天大的好訊息!”
林逸毫不為動道:“什麼好訊息?”
何方結巴著:“德、德國政府談判代表團來了!”
林逸一掃臉上的疲態,驚喜問:“瑪麗娜來了嗎?”
何方不得不佩服林逸的思維,一句話便能猜出結果來。他鄭重點頭:“嗯!瑪麗娜小姐來了!”對於林逸對瑪麗娜的思念,何方是比較知情的人之一。林逸曾在欽州海灘歇斯底里歌唱《大海》,聞者無不潸然淚下的那一幕,何方還記憶猶新。
林逸大跨兩步臺階,一個沒踏穩,趔趄一下,差點摔倒,但他根本不在意,急急問:“她們現在在哪裡了?”
“他們已還在從天津來北京的路上,大概再過一個時辰,便可進北京城。”何方欣然道。
不待何方說完,林逸已大聲嚷嚷:“我們去城外迎接,你去通知小姐她們。”後面的警衛不知發生什麼事,緊跟而上。
何方笑道:“林主席!不用急,夏小姐與馬小姐她們早已通知,她們可以已出朝陽門迎接去了。”
林逸接著吩咐:“你讓外交部的人負責接待德國政府談判代表團,把他們安排到靠近政務區一點的地方住。”
何方應道:“我這就去!”
林逸想想,又叫回何方:“何方!算了,還讓德國人自己安排吧,免得我們吃力而不討好。”
北京城外,藍湛湛的天空像空闊安靜的大海一樣,沒有一絲雲彩;在陽光下,周圍遠山就像洗過一樣,歷歷在目,青翠欲流;河堤上的楊柳,隨風飄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