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4 / 4)

、教授。因其他幾位大佬皆在國民黨內任要職,由朱主持日常校務工作。未久,朱家驊又奉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之命改組學校,自此,朱家驊正式踏上了“風險與機遇共存”的仕途之路。

此時,朱、傅二人相互間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中山大學的暗流

朱家驊最初知道傅斯年的名字,是1917年的冬天,傅時為北大國文門二年級的一名學生。首次從德國留學歸來並執教北大的朱家驊,偶爾聽他的朋友、北大教授沈尹默談起:“傅孟真這個人才氣非凡!”【48】這句話對朱家驊而言,如風過耳,一閃即過,並未放在心上。就當時的情形而言,北京大學有一個極其強大的浙江派或稱為法日派群體,除了聲名顯赫的北大校長蔡元培,教務長馬寅初,僅文科方面就有著名的“三沈二馬加二週”,即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兄弟,馬裕藻、馬衡兄弟,周豫才(魯迅)、周作人兄弟等著名健將。在蔡元培之前,任職時間不長的校長鬍任源是浙江吳興人,蔡執掌北大後,取消了分科制,全校改設15個系,系主任有一多半是浙江同鄉。如數學系主任馮祖荀,浙江杭縣人;物理系主任夏元瑮,浙江杭縣人;化學系主任俞同奎,浙江德清人;地質系主任王烈,浙江蕭山人;哲學系主任陳大齊,浙江海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