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新明全國普及基礎教育,需要的資金非一般的巨大,因此就算林有德也不能一步到位全國都建小學,所以林有德制定了三步走的計劃,第一步,先在沿海發達省份和長江沿岸省市普及基礎教育,然後再一點一點向其他欠發達地區擴散。
為了保證資金的充足,林有德也只能採取和另一個時空一樣的募捐的方式,加上自己的贊助,來實現這個宏大的目標。當然新明政府也承諾每年都會拿出預算案的百分之五作為教育經費。
不過新明這百分之五包括了給大學的經費——實際上所有教育系統的開支,都算在這百分之五中了。
林有德根本沒想到普及基礎教育的困難那麼大,看著黃訓忙前忙後頭都大了的情景,林有德格外清楚的感受到另一個時空在那樣嚴酷的環境中拼死拼活將識字率提高到九成以上的新中國教育界是多麼的厲害。
這種事情就是這樣,站著說話不腰疼,當你真正去做曾經在你看來沒什麼困難的事情的時候,才會發現事情比你想象的要複雜許多、困難許多。
當年中國的教育人士那真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硬生生的把全國大部分孩子都送進了課堂。
其實仔細想想,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這樣的事情簡直家常便飯。另一個時空三錢回國之後,正準備大幹一場,結果發現中國的工廠生產不出他們要求的品質的裝置、中國能提供給他們的“科學家”“工程師”“技術骨幹”其實全都是在一線崗位積累經驗積累起來的,根本沒有系統的學過相關的高等理論知識,有些人連掌握那些理論必備的高等數學都不太懂,而國家派給他們的學生也是良莠不齊。
但是就是這樣一群人,後來大多數學有所成,變成了各個領域的專家,有些人被派到三錢之類的歸國學霸名下的時候都三四十了,竟然還能向十幾歲的孩子一樣如飢似渴的學習新知識,簡直可怕。
林有德其實很期待這個時空的新明也有這樣的衝勁,另一個時空的中國在初期最有衝勁的時候走了太多的彎路,導致寶貴的時間被浪費掉了,這個時空林有德覺得自己有責任避免新明再走那些彎路。
不過對此林有德並沒有十足的把握,畢竟他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再加上他出來巡遊已經一年多了,德國國內已經開始有他拐了神姬回國的傳言,而美國也一直很緊張,擔心新明靠著林有德身邊的五個成年神姬,一波把朝鮮和瀛洲再吞回來。
所以美國現在在瀛洲大量屯兵,越來越神經質。
林有德在參加完開國大典之後,必須動身回德國老巢坐鎮了,而且不能坐船悠哉遊哉的回去,必須乘坐飛機,不然還不知道德國國內還有什麼奇怪的言論傳出來。
所以林有德只能在德國靠著對中國國內的泛人類主義組織來影響一下新明的政策,但真要有什麼事情,林有德實在鞭長莫及,只能看黃訓等人的應對了。
二月的時候,為了參加開國大典,林有德抵達北京。在北京他只要有空見到新明的高層,就會強調“保持社會穩定以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開放跟上全球化浪潮”這三個點,而且保持社會穩定這一點是他反覆強調的重點。
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什麼經濟發展什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那都是屁話。另一個時空的林有德已經看到太多太多的例子了。
最大的例子就是蘇聯崩潰之後的俄羅斯,鎮痛療法制造了一群寡頭,得利的只是特權階級,動盪過後老百姓一窮二白悽慘得很,俄羅斯大妞都開始成群結隊的到東北去賣身了,火箭專家吃不起肉,被挖到中國的時候行李就一件衣服一條褲子,吃接風宴的時候盯著肉吃。
社會動盪中得利的,永遠不會是基層老百姓,另一個時空中國那麼長的歷史,真正草民出身的皇帝就朱八八一個,劉邦雖然也是農家出身,但人家好歹混了個亭長。仔細想想這也是有它的道理的,亂世的時候兵和糧最重要,草民一個和那些手中有兵有糧的官吏大戶,能一樣麼?
到了現代也是一樣的,只要想一想,萬一動亂又來了,你振臂一呼能有幾人相應你的號召?你能調動多少金錢來支援你和那些大鱷爭食?你手裡有多少其他資源?
想一想這些,只要不是傻逼都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和那些既得利益者去爭食。所以動亂不可能對普通民眾有利,而人民作為一個巨大整體的時候,它其實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人民也總是傾向於穩定的,只有在自己生活過不下去的時候,作為整體存在的“人民”才會開始尋求變革。
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