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雄偉堂皇,黃琉璃瓦閃耀金光。殿里正中間設一硃紅檀木描金縷花王座,上鋪黃緞座褥。前簷有七尺深,斗拱,飛簷,彩繪承塵,四根一人抱不住的朱漆柱子。中間的兩根柱子上懸掛著一副朱漆描金雲龍對聯: ;福祉滿河洛普天同慶,王業固嵩嶽與國並休 ;,嵌字不說,而且是切人、切景、切地理。
迎恩殿的前簷外是三級漢白玉臺階。臺階下是一片平臺,俗稱丹墀,磨光的青石鋪地,左右擺著鎏金香爐、大鼎、仙鶴。丹墀三面都圍著漢白玉欄板,雲龍柱頭,雕刻精美。平臺前是七級石階。下了石階,正中間是一條寬闊的石鋪雨路,把院子平分兩半。甬路兩邊院中栽著松、柏,兩邊是廂房,俗稱朝房。這個院子的正門叫做迎恩門,也是五間蓋著黃琉璃瓦的樓房,下有並排三座六扇朱漆大門。出了迎恩門外是一個寬大的廣場,兩邊有廊房、鐘樓和鼓樓,正門就是端禮門。在端禮門和迎恩門之間有並排三座白玉雕欄拱橋。
修建福王府時特地從洛陽城西的澗河引來一股水,進城後流在地下,到迎恩門外的院中時變為明流,改名福水,所以這三座橋就叫做洪福萬年橋,簡稱洪福橋。
“如此亭臺宮苑,不知道日後竟屬誰人!”
垂頭喪氣的呂維祺在面見福王之後,卻也是大失所望。
“你們,一提到守城就要銀子,要銀子!你們不曉得寡人的困難,好像王宮中藏有搖錢樹、聚寶盆!”
“地方文武,守土有責。倘若洛陽失守,本藩死社稷,他們這班食皇家俸祿的大小官兒也活不成。縱令他們有誰能逃出流賊之手,也難逃國法。先生為洛陽守城事來逼寡人,難道守城護藩之責不在地方文武的身上麼?先生既是忠臣,為何不去督促地方文武盡心守城,保護藩封?”
福王朱常洵的斥責聲言猶在耳,驚得呂維祺心驚膽顫。
“洛陽城內不單有本藩在此,官員富戶鄉紳巨室也甚多。洛陽城池,不止是本藩的江山,也是爾等鄉紳百姓的。供應糧草。犒賞將士,爾等都需出力,莫要將全副擔子都丟到本藩頭上!李闖打進城來,不但本藩身死國滅。爾等的身家財產妻女也要歸流賊所有!”
不過,當呂維祺回到家中正欲與分巡道王胤昌等文武眾人講述一番福王如何不顧洛陽百姓死活,慳吝不肯出錢糧守城之際,福王府中的承奉太監卻帶著人押送了三萬銀元到了。
“還是老先生有面子!”
“先生聲望,甲於河洛,重於嵩嶽,便是福王殿下也要高看一眼。”王胤昌、王紹禹等人幾次去求見福王,不要說弄出錢糧來,連福王宮中都不曾進去,如今呂老先生不但去見了福王。還有銀子送了回來,這不是天大的喜事?
雖然三萬銀子有些少,未饜所願,但是又有何妨?有總是比沒有的好嘛!
“學生願意出面奔走號召,請城中父老樂意捐輸。至少要使得大軍飽暖,衣食糧餉無憂。”
在呂維祺的出面號召之下,洛陽城中的富戶鄉紳們一共湊了不到兩萬銀子和一千多石糧食,呂維祺又咬咬牙,和自己幾個得意門生一道,將不足部分的一千餘兩補齊,敲鑼打鼓的將銀元、糧食送到了分巡道衙門。
那些欠餉已久的官兵。見到有人送來了糧餉,頓時無不歡騰雀躍奔走相告。雖然還不曾發到手中,軍心士氣已經大為振奮。
錢糧過手,自然是要有損耗,有飄沒的。悄悄的派人將呂老先生捐獻的銀元送回府中後,在分巡道衙門。王胤昌便留下了一萬,王紹禹總兵自然不肯落人之後,也是留下了一萬,知府馮大人留下了八千,推官衛大人留下了三千。七折八扣的下來,發到守城的四千多官兵手裡時,賬目上的五萬銀元已經不足一萬。
“準備好碎銀子或者銅錢!不要跑馬崇禎!準備找兌銀元!”各級軍官們在將這筆洪恩浩蕩的銀子發給士兵的時候,紛紛吆喝著,讓士兵們準備好散碎銀錢,準備換那一枚白花花的銀元。
發到每個士兵手中時,人均不到一元。
對於這樣的行為,士兵們自然不會有什麼太多的表示,只是報以一陣陣的大罵,從王胤昌的老婆偷人養漢子,到王紹禹的兒子不能正常排洩,種種說法花樣百出,更有許多人公然在隊伍之中串聯,準備在攻城開始的獻城投降,然後在城中趁火打劫一番。對於這樣的行為,警備總兵王紹禹也只好睜一眼閉一眼佯裝不知,守城事聽天由命。
不過,他卻已經安排心腹人等準備好了便衣、盤纏、乾糧、馬匹等物,發現城池守不住,立刻拔腿開溜。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