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3 / 4)

小說:奪鼎1617 作者:夢幻天書

十四年,清騎充斥錦、松各處,勢殊猖獗,錦州糧草不足,各運糧官驚心奴儆,不敢前往,吳三桂自告奮勇,以新年過節,出其不意之計。將糧草運去。

正月初二、初三兩天,吳三桂以牛騾驢車三千四百輛,裝米一萬五千石,以部下萬餘兵馬護衛,安全躲過清兵的監視。運糧到錦州。後又空車安全返回寧遠,並未遇警,絕無疏失,更大受薊遼總督洪承疇與遼東巡撫丘民仰的誇讚。

家世、戰功、勢力,構成了吳三桂的綜合實力,再加上他頗為會做人,與督師衙門上下人等都是相交融洽。打了幾句招呼後,便被督標中軍領進了洪承疇的簽押房之中。

洪承疇還是那樣溫文儒雅,一舉一動,都有一股難言的優美風範,他身上的大紅蟒服,三絡長鬚。均修飾得一絲不亂。

“長伯來了?請坐!上茶!”

立刻有人將剛剛沏得的功夫茶擺到了吳三桂面前,隨著茶杯擺在面前的,還有幾樣福建的風味點心,甜果、桔紅糕、地力糕、燕皮湯等物。

“長伯,你祖籍維揚。又是身出命門,平日裡自然是眼界開闊,不過這是家鄉風味,倒請長伯品鑑一二。”

督師大人請自己吃點心,多大的恩典?就算是一碗米田共,也得含笑吃下去。少不得將這幾樣點心逐一品嚐一番後,吳三桂還要大加讚賞一番。

二人客套了一番之後,立刻將話題進入了正題。

洪承疇對於錦州戰役的大體方略,就是與祖大壽商定的“建立餉道,步步為營,邊戰邊進,解圍錦州”之策。洪承疇這人謹慎,兩年來,他自寧遠數救錦州,每次都是集兵一處,逼以車營,不言輕戰,前進一步,鞏固一步。

再有一點就是,絕對不分兵!

當年薩爾滸一戰,楊鎬那個不懂兵法的混蛋,在朝鮮敗了大明的家當還不算,又跑到薩爾滸去敗。可是薩爾滸已經不再是朝鮮之役時的大明朝了,它已經被東林的諸位正人君子們敗得千瘡百孔了。經不起他那麼大手筆的敗了。

在努爾哈赤的集中兵力,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作戰原則下,他的分兵合擊戰略被打得原形畢露。

殷鑑不遠,洪承疇自然不會再走楊鎬的老路,他走了另外一條路。

絕不分兵!

但是這樣一來,十幾萬人蝟集在山海關、寧遠到錦州一線,糧草供應便是最大的問題。

今天吳三桂被他宣召到行轅來,除了要當面嘉勉一番他兩次往返於錦州運輸糧草的功績外,便是要和他一道商議一下戰事該當如何進行。

如今大軍每日但就糧食一項便消耗巨大,還不算隨軍的數萬匹騾馬駱駝等需要的草料豆料,除了軍兵吃用之外,還有數萬民夫,這些人每天就算只吃糧食也要至少二斤(沒有副食,蛋白質和脂肪類的營養跟不上去,只能在澱粉類上補齊了。)計算下來,每天這十幾萬人便至少要消耗二三千石糧米。

而且為了整個戰略構想,薊遼督師洪承疇更在杏山,塔山,寧遠等地大力屯糧,每處至少有供守軍所需半年,甚至一年之糧草,為的便是要與對面的清軍大打消耗戰。

而所謂松山錦州戰役失敗的原因在於清軍攻克了筆架山,這不過是一個次要原因。筆架山孤懸海中,只因為海運方便,該地作為一箇中轉站罷了。一般糧草一到,都運入附近的城池之內,筆架山本身的糧草,並沒有多少。

最多時筆架山上才多少糧?十二堆!糧草十二堆,能讓十幾萬明軍吃幾天?

如今洪督師每日裡不做別的事,便是與朝中大佬書信往還,文牘來往,為的無非是兩件事,一是兵,二是糧。

“朝中諸公已經答應,將在楊閣部麾下剿賊頗為有力的吳標所部調到遼東前線。這幾日便要從四川啟程出發。這樣一來,這遼東便要有兩個吳將軍了。雙星閃耀,也是一時之佳話。”半是鼓勵,半是激將。洪督師將近日來的軍情新進展向吳三桂做了一個介紹。

吳三桂雖然年輕,但是卻頗有城府,聽了洪承疇此番言語,卻是喜形於色:“聽聞那吳標將軍所部紀律精嚴,全軍善用火器破敵,如今奴賊炮火火器亦頗為犀利,如今有了精善火器之軍到來,乃是我大明之福!”

吳三桂這話,倒也是實話。

洪承疇自從到了遼東前線後,便發現對面的清軍遠非只知道快馬輕刀以走致敵的農民軍可以比擬。

松山守將樊成功的塘報中便如此描述:“達賊多載炮火。將松山25日,26兩日狠攻,勢甚危急,城中拾得打進炮子601餘個,俱重十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