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裡,德川將軍幕府的老中、奉行們展開了與大名們的討價還價與無窮無盡的爭吵。
按照李守漢父子為幕府設計的方案中。幕府將一道選擇題丟到了各位平叛有功的外樣和譜帶大名面前。
選擇石高還是貫高?
選擇石高的話,在九州的地盤上可以調整出一些土地來,供幕府進行一番眼花繚亂的轉封,給大家多些田地。但是,選擇了石高,便不能享受開放通商口岸的利益,只能是苦哈哈的將自己領地內的出產送到別人的港口去銷售。讓鄰居家的大名從中扒一層皮,抽一次稅。
同樣,選擇了貫高,便可以根據幕府的統一安排享有一處或兩處通商口岸,並且可以從通商口岸的稅賦中獲取一部分作為藩主的年金。當然,這份年金是有幕府府庫統一在參覲交代時發放的。
彼此之間大名們為了自己的功勞大小、死傷多少而爭吵,同幕府的老中奉行們為了是否應該享受開放口岸而爭吵。有那聰明些的甚至跑到了李華宇的大營之中,送上了本地的各類出產物品明細和數量、各個海灣的深淺、洋流、礁石、風向、地理等等諸多詳細情形。
而對於這些人的表現,李華宇就是一個態度,“禮照收。事不辦。”那些關乎國計民生的資料、情報。他自然是笑納了,但是要他去為了這些大名向德川家光講情,這些還遠遠不夠。
他的主要注意力,是將他的那些戰利品,為數眾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運回南中各地。
“請父帥派船隻運輸一萬人的給養和基本工具來。我這裡有萬人上下的青壯打算運往十州開墾。”
“運糧船來了之後,不可以放空回去,能夠運多少糧食,就給我塞多少人進船艙去!”
“什麼?船艙裡太擠了?和魚罐頭差不多了?容易死人?你們不會中途停泊幾次,在琉球等處補給一二?然後在臺灣卸下些人,再往兩廣去?”
“和呂宋的賀知府說,如今這一次我給他補充了五萬人口,讓他明年記得給將軍府至少多上繳十萬石的粗糖和五千噸銅礦石!”
一群一群的難民被驅趕進船艙,在潮溼悶熱的船艙中,他們將會被運到呂宋、十州、臺灣、滿剌加、甚至是更加遙遠的地方。
這次人口遷移,持續了五六年之久,九州的百姓們被以九州風潮餘黨的罪名抓捕,之後被送到南中商社之中換取各類物品。直到數年之後,幕府才發文禁止大名們在九州捕捉九州風潮餘黨。
但是這個時候,九州已經是人口銳減。黑田家的藩地內還好些,其餘各地已經是十室九空,很難看到三十以下、十二歲以上的青壯年人口了。
而更多的收穫還在後頭。
“大少帥,這些是我們在扶桑招募的新附營兵士名單,都是之前各個戰敗藩鎮的家臣武士,武藝精熟,體力合格。”
梁寬將厚厚的一摞浪人的統計資料清單擺放在了李華宇面前桌案上。眼睛裡看著伏案工作,不停的書寫著給各處政務官書信的李華宇,眼睛裡露出了一絲欣喜。
幾個月下來,李華宇已經從那個略帶著一絲青澀的少年開始了迅速的蛻變,這種速度是人們用肉眼可以觀察到的。
“還是大人厲害,行萬里路勝過讀萬卷書。大少帥這一趟走下來,回去之後只怕大夫人他們都要高興壞了。”
招募浪人做新附營,其主要目的一來是向幕府示好,將幕府治下的不穩定因素儘可能的清理掉。二來,也是為了補充自己的炮灰不足。
眼下,南中軍水師已經越走越遠,在天竺、在忽魯謨斯等處都有據點,最遠的據點便是新近從那個葡萄牙復**手中接受過來的綠島。這些地方,都需要兵力去駐守!
面對著每年二百石上好粳米的俸祿,體檢合格簽訂契約後立刻發給六百石粳米安家費的巨大誘惑,那些浪人們趨之若鶩。何況,大戰之後,這些除了舞刀弄槍之外便別無一技之長的傢伙們立刻沒有了謀生來源。有這樣的好去處,傻子才不去!
這邊是南中軍熱火朝天的在碼頭上轉運人口,那邊是幕府和大名們雙方進行親切友好坦誠直接的交流,整個三月,就這樣的過去了。
就在最後一朵櫻花黯然飄落之際,李守漢的親筆書信被運輸戰利品的船隊送到了。
除了狠狠的誇獎了一番兒子的長進之外,守漢明確的告訴兒子,不要再在日本待下去了,除了留下必要的辦事人員之外,其餘人等迅速回到廣州來。
“我有別的事情安排你去辦!”
〖
正文 第三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