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部分(3 / 4)

小說:奪鼎1617 作者:夢幻天書

尊十磅炮和一尊大佛郎機。

黑洞洞的炮口將不遠處的軍陣完全封鎖。

同廣東本地官軍相比,南中軍的軍容極其嚴整。

在虎門列陣的廖冬至旅,雖然名義上是以廣東籍貫的義軍組成,但是內中有著大量的南中軍老兵充當甲長,又經過數月訓練,軍容自是嚴整。

同一旁亂糟糟喧囂吵鬧叫罵聲不斷的廣東本地官軍,令廣東本省官吏們覺得,這默不作聲,只是站立的筆直雙眼平視前方,整個軍陣如同刀裁斧剁一般整齊的南中軍,倒是更配的上國家百戰jing銳的稱呼。

相比而言,廣東本省的軍隊倒更像是一群民夫。

惠cháo副將馬如錦,cháo州參將夏之木、肇慶守備鄒維勳、香山守備王猷、南韶守備施逢源等人,督率著自己的部隊,頗為有些尷尬的站立在廖冬至旅和近衛旅的左側,等候著大帥的召見。

整個空地上的部隊大約有一萬七八千人上下,分屬六個部隊,除了隸屬於南中軍的廖冬至旅和近衛旅之外,其餘的將近一萬人,則是被上述五個將軍分管。但是,沒有一隊人馬超過兩千五百以上的。就是這些人中,一半還是老弱,個個身上軍服破爛,大多數人臉上根本看不出經受過正式訓練的氣質,完全是拉來湊數的市井之人,身上破爛的軍裝號坎,在江上吹來的秋風一打,不時的有破爛的布條在風中飛舞。各人手上的兵器也是極為低劣,很多人便是一根木棍,上面綁著一根矛頭,不知道是生鐵還是熟鐵打製成的矛頭上鏽跡斑斑,一看就沒有經過很好的磨製、上油等保養。

相對來說軍容、裝備比較好些的,就是各位副將、參將、守備身邊站立的家丁們,每位軍官根據職位、分管防區的不同而導致的經濟條件,所豢養的家丁數目也是不盡相同,多的有數百人,少的只有二三百人,最少的只有百餘人。大多是青壯年漢子,衣甲兵器頗為jing良,看得出來,都是些敢打敢拼的亡命之徒,不過他們的陣列也是站的鬆鬆垮垮稀稀拉拉,典型的烏合之眾。

這些家丁們。以南中軍的軍紀看來,都是些刺頭,不遵守軍紀,甚至是帶頭破壞軍紀的兵油子、兵痞之類人物,都是些不合格的兵,但是,放在如今大明各地軍鎮之中,已經是最主要、最核心的作戰力量了。

這也就是難怪,為什麼號稱數萬人馬,居然對英吉利東印度公司商船隊的區區五條武裝商船、幾百名公司保安而束手無策的原因。

cháo州參將夏之木披了一身的鐵甲。繫著一件大紅錦緞製成的披風。在自己的認旗之下倒也顯高大魁梧,威風凜凜。不過此時他也是臉帶豔羨,目光不時掃視站立在自己旁邊的廖冬至旅計程車兵們,仔細的用目光打量著站在鐵血十八星軍旗之下的那些士兵。

那些才是好兵。俱都是挑選十八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青壯年。身材結實。嚴守紀律。在江風捲著從珠江上襲來的陣陣水珠掠過各個軍陣時,水氣浸溼了他們身上的盔甲衣袍,但是在這種天氣情形之下他們依舊只是持槍肅立。

從當年的廣東總兵官戚繼光、到後來的俞大猷之子福建總兵俞諮皋都曾經對廣東軍隊有過影響。都試圖將這扼守南海的廣東軍隊好生整頓一番,奈何,一件事,錢糧!

從萬曆後期,隨著所謂南倭的逐步被平息,加之遼東反賊的興起,明軍的戰略重點逐漸北移,這被數代人經營的南海防禦體系便逐漸荒廢。

以之前我們提到過的南澳為例,最初南澳遊兵原有兵員1835人,各種船隻40艘,至天啟二年(1622年)減至874名官兵和34艘戰船,到崇禎十年(1637年),只剩下8艘戰船和721名官兵。在嘉靖年間設立的海防六座水寨之中,只有在瓊州的白沙水寨,因為守漢的手早就以協防的名義伸進了白沙水師,這才保持了原有的規模,不過,是水師左翼的實力罷了!

隨著戰略中心的北移,加上國家財政的ri益困難,便無法供給龐大軍隊的糧餉需求,必然削減錢糧,只滿足一小部分所謂jing銳士兵的物資待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反應到軍中,將領也必然將這部分糧餉,用來優先供應自己身旁最忠心,最有戰鬥力的親兵護衛。如此,必然出現許多兵為將用的情況,這就導致了明末的家丁製出現。家丁的作用是矛盾的。一方面,各邊將召用家丁, 厚其養贍,用備前鋒,每遇征戰,家丁當先,弱兵隨之 ,可以鼓勇取勝。所以當遼東一度革去大部分家丁,並且存留下來的家丁也只支給單糧時, 一時亦覺省餉,以後遼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