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暫時停止對管子城的進攻,將大軍撤回來。”
“這怎麼行”,丘力居反對道:“眼見已經圍困了三個月,在裡面的公孫瓚就要堅持不住,這個時候若是撤軍,不久前功盡棄了?”
張純道:“若是繼續因為公孫瓚而圍困在此,我們就有被漢軍反包圍的危險。”
丘力居還是不願,天知道那次在石門,公孫瓚斬殺了他數千勇士,那可是真正的勇士,是他的精銳,就如此被其斬殺一通,自然是不會甘心。如今得此良機,叛軍利用公孫瓚貪進的心理將其圍困在管子城已經三個月,眼見成功在即,如何肯舍。
張純雖然惱怒丘力居的不智,但還是繼續勸說道:“大帥,公孫瓚手下應該還有數千人馬,急切中難以攻取,與其這樣不若先放過他,待日後得了機會再殺也是不遲。”
言盡於此,丘力居也是無奈,但還是不肯死心,便道:“此事還須與峭王商議,聽聽他的意見才是。”
見丘力居言語中有些鬆動,總是好的,故而張純也是退了一步,展顏道:“如此便請了峭王前來,聽聽他的意見。”
請了烏桓峭王前來,不知所為何事,恰見張純也在卻是冷哼一聲。
自從那日張舉中了漢軍反間計,趁其不備他用兵,險些害了他的性命,本就對漢人不怎麼信任的烏桓峭王更是不悅,雖然得保一萬五千烏桓軍逃出漁陽,但是折損一半的兵力已經足夠讓他在烏桓軍中威信大失。
幸好丘力居還算明白,知道烏桓峭王的能力,不但不怪罪,反而是好言相勸。不過烏桓峭王對漢人,尤其是張純一部已經全無好感,因此在首領帳中見到張純,就會想起那張舉,自然也就沒有好臉色。
不過張純倒是不介意,反而笑著跟烏桓峭王打了個招呼。
丘力居將剛才張純所言原原本本的告知烏桓峭王,希望他能出個主意。
初時烏桓峭王聞聽有漢軍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