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一出口,馬宏和林元芳不動聲色對視一眼,心下都是奇怪,暗想太子怎會為新黨說話,果不其然,太子話鋒一轉,“只是盧海喜如果呼叫西關道,那麼荊州又該如何?荊州地廣人稠,是川中道第一大州,成分複雜,而且川中道民風彪悍,群山之中那些彪悍的少數民族,異心時起,父皇應該還記得,當年父皇征討川中天蜀國,可是花費了很大一番氣力。”
不但是皇帝,便是在場的臣子也有不少微微頷首。
楚歡聽到太子提起天蜀國,立馬就想到了自己剛進京時,差點被那位天蜀國的太子劉洵所殺,直到今日,楚歡都鬧不明白當初劉洵為何會刺殺自己,他更不知道,到底是誰有那般能耐,竟然能夠調動劉洵這位天蜀國太子兼劍術高手。
“聖上,太子之言,大有道理。”都察院右都御使沈客秋是太子黨的代表,此時自然是義不容辭站出來,“且不說川中道那些別有居心之輩,便是那些土司,一個個都是居心叵測之輩,當年天蜀國在的時候,他們就沒有少給天蜀國麻煩,如今我大秦國力強盛,再加上盧海喜在荊州多年,恩威並施,確實是將那幫土司鎮住,臣以為,川中道當前形勢,盧海喜反倒是荊州知州的不二人選,若是呼叫到西北,只怕……只怕川中道反倒要鬧出事端來。”
徐從陽卻也是禁不住點頭道:“聖上,沈御史之言,大有道理,總不能因為西關道,反倒誤了川中道。”
馬宏還要辯駁,林元芳卻已經道:“聖上,太子既然這樣說,卻也不無道理,卻不知道太子殿下可有合適的人選?”
林元芳雖然是朝中一等一的溜鬚拍馬之臣,但是他卻精明的很,沈客秋是太子黨的人,徐從陽雖然看似雲淡風輕,但是他既然是齊王的師傅,那就不可避免地是齊王黨的人,太子黨和齊王黨的兩大代表站出來,異口同聲說川中道盧海喜並不合適,他就知道保奏盧海喜的希望渺茫,心中卻是想著看看太子能舉薦什麼人出來。
他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一旦太子舉薦的是太子黨的人,自己定要竭力反對,而且他相信,齊王黨的人如果見到太子黨的人去西關做總督,也一定會反對,這個時候,自己便要聯合齊王黨的人對付太子黨。
新黨的策略很簡單,當初是漢王當和太子黨相爭,新黨坐山觀虎鬥而已,如今隱隱是太子黨和齊王黨的對立,新黨的心思與皇帝的心思一樣,需要看到的是平衡,需要太子黨和齊王黨勢均力敵,只是如今太子黨的勢力遠勝於齊王黨,所以聯合齊王黨稍微打壓太子黨,卻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太子瞥了林元芳一眼,緩緩道:“父皇,若是最適合的人選,兒臣以為,楚歡楚侍郎就是最適合的人選。”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是微微變色,皇帝卻是神情淡定,齊王已經失聲道:“不……不行……!”齊王瀛仁第一個反應,就是楚歡一旦被調到西北,山高路遠,就算楚歡得了實缺,可是自己身邊卻是少了一個得力的臂膀。
瀛仁雖然年紀不大,但腦瓜子畢竟聰慧,當初他無心政事,可是自從忠義莊事件之後,瀛仁的心思就開始不同以前。
通天殿事件之後,瀛仁心裡一直就有陰影,他在通天殿被人追殺,雖然到現在還不清楚是誰暗中派遣,可是他明白得很,如果不是有人在背後作祟,那兩人絕對不敢對自己動手,他知道有人處心積慮想要害死自己,戒備之心比之當初要強了許多。
通天殿事件的後果,直接導致了漢王黨的崩潰,漢王更是瘋癲,瀛仁心中時常驚恐,而且他已經知道,一群官員已經悄無聲息間,靠近到他身邊來,特別是郎毋虛主動在背後幫助,當初漢王黨的許多官員,如今已經移到瀛仁部下,繼續與太子黨明爭暗鬥,而他齊王瀛仁,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不管是願意還是不願意,不知不覺中,已經代替了漢王,成為了新的黨魁,也成了太子黨攻擊的目標。
雖然時間不長,但是齊王手底下如今投靠的官員不在少數,郎毋虛倒是居功至偉,可是在齊王瀛仁心中,他真正的心腹,只有徐從陽和楚歡,這兩人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也知道與太子黨相爭,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皇帝已經下旨準備讓齊王出宮開府,出宮開府之後,齊王有了自己獨立的系統,太子黨與齊王黨的黨爭便將真正地擺上檯面,爭鋒相對,齊王無可奈何地被搬上臺面,他知道黨爭的殘酷,看到漢王的下場,齊王何嘗不是心有餘悸,這種時候,將楚歡調到西北,無疑就是砍了他一隻胳膊,他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太子一提到要將楚歡調往西關道,瀛仁就情不自禁地出言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