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戰馬的挑選十分嚴格,並非所有馬匹都能夠達到標準,對於各國來說,騎兵固然是最恐怖的戰鬥力,但是想要組建強大的騎兵軍團,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西梁攻秦,號稱十萬鐵騎,但是真正的騎兵不過半數而已,而且穿越沙漠過程之中,損失了不少戰馬,那是西梁耗費多年人力物力財力才組建出來的騎兵軍團,可見西梁雖然盛產駿馬,但產出的戰馬數量卻絕不會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眾多。
三大草原,青羅大草原雖然地處中部,幅員遼闊,可是比起產出精銳戰馬的數量,卻是及不上古拉沁大草原。
所以古拉沁大草原雖然每年上繳的牛羊數量不多,但是卻要向青羅城供應數量眾多的戰馬,這也成了古拉沁草原的一大重擔。
對於那史部族的大制官來說,除了要協助族長處理古拉沁草原的政務,其最重要的一項任務,便是監督古拉沁草原每年能夠如數上繳戰馬,所以在那史部族,大制官麾下專門設立了監馬營,其中都是鑑馬的高手,這幫人時常會領人在古拉沁草原轉悠,他們只要看到草原上有出色的駿馬,便可以出錢將其收購,甚至是強行徵調。
監馬營早期設立的原因,其實也就是青羅城不願意看到古拉沁草原戰馬壯大,將優良的馬匹蒐羅回到青羅大草原,從而降低古拉沁草原戰馬的實力,畢竟如果古拉沁盛產強健戰馬,對青羅王城或多或少也存在著某種威脅。
只是監馬營的馬官們很快就從中發現了生財之道。
草原的馬匹,分為官馬和私馬,官馬就是各部族會專門劃出一片草地,其中蓄養的便是用於上繳的官馬。
官馬的來源,一開始自然是來自於牧民的私馬,牧民的私馬一旦產下馬崽子,部族之中就會有專門的人員前去查驗,如果確定馬犢子先天適用於戰馬馴養,部族就會拿出豐厚的財物將其收購,然後送至官馬草場用於馴養。
等到官馬長成,還要再一次進行篩選,能夠成為上供戰馬的,十匹之中也不過兩三匹而已,篩選下來的馬匹,將會在部族定期開設的馬市售賣出去,優先賣給本部族的牧民,剩下的將會賣給缺乏馬匹的其他部族,特別是山地部族,嚴重缺乏馬匹,對於馬匹的需要十分的強烈。
除了官馬,草原牧民們不少也都會擁有自己的私人財物,例如牛羊,例如馬匹,固然有父輩傳承下來,也有因公受賞得到。
監馬營的馬官們在古拉沁大草原巡查良駒,找到了發財的訣竅,那便是凡馬當良駒,對草原的牧民們進行訛詐。
他們除了定期檢查官馬,最感興趣的卻還是在草原遊蕩,找尋普通的牧民,一旦抓到,只要是還能看得過眼的馬匹,他們就會一擁而上,聲稱鑑定為優良駿馬,適合用於戰馬,做出一番樣子,按照規矩,要以極低的價格買走駿馬。
這樣的價格,往往不及馬匹價值的兩成,對於牧民來說,放牧少不了馬匹,而且馬匹是個人最寶貴的財物,自然會起爭執,馬官們卻都是蠻橫不講理之輩,但有牧民爭辯,更會蠻不講理,要強徵馬匹,往往這種時候,牧民便處於弱勢,無法抗衡。
將牧民逼到無可奈何之處,馬官們才做出一副好人樣,便說如果實在捨不得馬匹,便須拿出一些財物來,如此便可將駿馬留下,不用強徵。
牧民們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拿出財物保住馬匹,而馬官們則以此大發其財。
牧民們對此自是不滿,而各族族長也對這幫食人血的馬官們深惡痛絕,一度找上黃金部族族長解決此事,黃金族長為此事也與大制官多次交涉,大制官則動輒以朝廷之名來壓制族長,只是卻也知道做得太過終究不好,所以也對監馬營稍加約束,馬官們雖然頗有收斂,但是這種事兒在草原上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古拉沁大草原的大制官管著監馬營,監馬營四處遊蕩,一來是為了訛詐財物,二來也確實是為了找尋良駒,只是找尋的良駒卻並非都會充入官馬送至青羅王城,其中真正的好馬,往往都會被大制官所扣留,成為自己的私藏物。
草原上的男人,最大的喜好便是駿馬,古拉沁大草原的大制官有兩大嗜好,一是女人,另一個便是駿馬。
大制官在距離那史本部不到二十里處,專門劃出了一片馬場,這裡水草肥美,雨量充沛,有一處河流,最適宜養馬,大制官的金頂大帳便設立在這片地區,雖然對外聲稱此處蓄養良駒用於獻給摩訶王族,但是這片馬場實際上就是大制官的私人馬場,裡面蓄養了兩百多匹良駒,都是大制官的私藏馬匹,其中固然有用來送人的禮物,但更奪得確實大制官視之如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