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坐到堡主府內的正堂之後,隨即命人將俘獲的堡主及其家眷們,都領來讓他看一看。
竹娘見李中易沒有下令卸了行李安置下來,便知道,大軍很可能會連夜出動。於是,隨行的馬車沿著堡主府的後門一字排開,保持著隨時隨地可以出動的姿態。
充當馬伕的牙兵們,也都沒閒著,他們在竹孃的指揮下,將已經有些疲憊的馱馬換下,牽到一旁喂水喂草料。
俗話說的好,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實際上,若想馱馬或戰馬不掉膘,在精細草料之中,必須不定時的加上營養成分十分豐富的豆子。
如今的李家軍,既有西北河套的馬源地在手,又有繳獲來的契丹馬和高麗馬,全軍已經實現了騾馬化。
大軍出動在外,每名官兵都隨身帶著十日的口糧。如今的行軍口糧,品種豐富了許多,早不是當年只有烙餅和鹽巴的尷尬局面。
炒米,烙餅,醃牛肉,燻羊排,上好的青鹽,醃蘿蔔條,醃白菘,雙份的水葫蘆等諸物齊備,琳琅滿目,洋洋大觀。
自從,河池建軍之後,李中易一直高度重視大軍的機動作戰能力,日行百里已經是最基本的作戰要求。
這個時代,哪怕是精銳的後周朝廷禁軍,一天頂多也就前進五十里而已。
這是為什麼呢?
學醫出身的李中易,很容易就可以給出答案,那就是飲食及營養結構的偏差,導致士兵們的體質普遍偏弱,個頭普遍矮小。
說白了,就是臉上刺字計程車兵們,普遍吃得很差,成年累月難得吃上幾片肉,而且一日只吃兩頓飯。
普通士兵們日常的飯食也不可能頓頓吃小米,基本上是各種雜糧混雜著野菜,勉強可以填飽肚子而已,佐餐的也就是醃蘿蔔條了。
試問,吃得不好,身體素質有可能普遍很棒麼?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然而,李家軍卻和同時代的任何一支軍隊,都大不相同。
李中易有西北和高麗在手,又經常搶劫榆關附近的奚人、契丹人的部落,牛羊豬馬這些牲畜,壓根就不缺,將士們每天都可以喝上熬得很濃的牛肉、羊肉和豬肉湯。
由於日常的訓練十分嚴格,二十里全副武裝的越野,乃是家常便飯。將士們消耗的體力,顯然十分巨大。
按照李中易的要求,大軍一日吃三餐,每天必須碗裡有肉或骨頭可啃。就這麼日積月累的下來,李家軍將士們的身體素質,普遍都棒棒噠!
至於,大軍所需要的蔬菜及瓜果,嘿嘿,高麗現任執政樸萬羊的口號是:寧可餓死十個高麗人,也絕對不能斷了一名天朝將士的供給。
原本,李家軍的將士們,腳上穿的大多是草鞋。由於牲畜的不斷增多,皮子的來源有了保障,皮靴的問題也就很自然的提上了議事日程。
在李家軍的監督下,幾百名高麗皮匠領著近萬名高麗的俘虜和婦人,採取流水線作業,沒日沒夜的趕製皮靴。如今,整個李家軍的正兵已是每人一雙厚底高幫皮靴。
擅長運動戰的部隊,腳上沒有一雙好鞋子,那怎麼可以呢?
由於部下們的運動量非常之大,很容易損壞鞋子,李中易特意作出了要求,大軍用的皮靴,除了膠粘之外,還必須沿著靴幫上幾道麻線。
魔鬼都隱藏於細節之中,李家軍至今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靠的可不僅僅是將士們的勇武。
打仗的基礎,錢糧、兵器、士氣、輔助器械、精確的輿圖等等,缺一不可!
堡主府的正堂之上,李中易穩穩的居中而坐,竹娘右手握緊長槍,左手輕撫刀柄,英姿颯爽的立於男人的身側。
臺階的右側,打橫擺著一張書幾,葉曉蘭手持墨筆,跪坐於書幾前。葉曉蘭是李中易的內書房書記官,舉凡舞文弄墨的勾當,都是她的分內之事。
楊小乙的左手提著上了弦的六石弓,右手食中二指拈著三支破甲錐,若無其事的遊蕩於堂內的木柱暗影之間。
李中易端起案几上的一盞熱茶,小飲了一口,隨口吩咐下去:“先將堡主的女兒們帶來上來,讓我瞧瞧。”
葉曉蘭不用去看竹娘,就知道,竹娘如今的臉色一定很難看。竹娘雖說僅為妾室,可是,李中易這麼些年不是東征就是西討,少有安穩待在開封家中的時候,
武藝超群的竹娘,一直陪伴在李中易身邊,她和李中易待在一起的時間,比他的所有女人都多得多。
李中易和竹娘,雖不是名正言順的夫妻,卻勝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