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河寬約三百五十步,兩千餘名工兵營的工兵,領著一萬餘奴隸,熱火朝天的進行施工。
在這個時代架設浮橋,一般是用幾十或幾百只船(或木筏,竹筏,〕,代替橋墩,橫排於河中,以船身做橋墩,上鋪梁板做橋面。橋與河岸之間用跳板,棧橋等連線,以適應河水的漲落。舟船或者系固於由棕,麻,竹,鐵製成的纜索上,或者鐵錨,銅錨,石錨固定於江底以及兩岸,或者索錨兼用。
和同時代的任何一支軍隊不同,李中易非常重視逢山開路,遇水架浮橋的工程兵。
在李中易的親自參與下,劉士昌經過不斷的摸索和改進,最終找到了迅速架設浮橋的快速施工方法。
夜幕下的灤河岸邊,在劉士昌的指導下,奴隸們在河的兩岸,把代替橋墩的六艘漁船連成一段一段的浮橋單元。
這麼安排,可以充分發揮奴隸眾多的優勢,讓大量的施工人員在灤河岸邊,即可完成船與船之間的連線,這無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開始僅採取在兩岸固定浮橋的方法,後來因風大,在河心處加用重約百斤的澆鑄鐵錨,固定在河中,而不用難以取得的巨型纜索,以加快速度。
工兵們還在江中急流的地方用木筏代替舟,以減少迎水面,降低橋身水壓。木筏用大木排,數層縱橫交叉組成。
浮橋要適應灤河水位起落,必須隨時可以調節,一般採用拆卸或增裝船節的方法。
由於,灤河並不算寬,奴隸人手異常充足,僅僅一夜的緊張忙碌,十座浮橋便已順利完工。
劉士昌特意找來幾輛滿載糧食的雙馬奚車,在每座浮橋上往返馳騁了十幾次,這才派人去向李中易報訊。
李中易接到訊息後,看著面前的工兵營的小隊正,不由微微翹起嘴角,情不自禁的笑了。
一夜架好十座浮橋,這麼大的功勞,換作是思維正常的人,肯定會親自來報喜。
伺候在一旁的廖山河,翻了個大大的白眼,這個劉士昌,還真是個傻蛋,他居然只派了一個小小的隊正來見主公,腦子燒壞掉了吧?
李中易仔細的問過了架設浮橋的過程之後,賞了幾隻花紅果給小隊正,打發他回去了。
“傳我的命令,大軍整裝待發,二個時辰後渡過灤河,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勢,進逼平州,打耶律喊一個措手不及。”
既然浮橋迅速搭建完畢,李中易決定,索性提前渡過灤河,摟草打兔子,順手牽羊,先取了平州再說。
當初,西出榆關的時候,兵貴神速,李中易故意留著平州不取,目的是想麻痺契丹人助手灤州的大將耶律喊。
如今,也該到了耶律喊還債的時候了。如果李中易沒有記錯的話,率軍包圍易州,製造出駭人聽聞的易州屠城,其罪魁禍首,便是這個耶律喊。
連續幾日的搬運輜重物資上船,整個李家軍的後勤奚車上,也早就裝滿了糧食等物,就等著李中易下令出發。
這一次回師東進,李中易打破了常規,出於輪流鍛鍊高階將領的目的,出人意料的任命宋雲祥為檢校行軍都部署,也就是前敵總指揮。
由於李勇的騎兵廂實力膨脹得有些過了,李中易從他那裡抽調出二千漢軍騎和一千党項騎,隨同近衛軍一起行動。
按照戰前的部署,李中易親自率領中軍,包括抽調來的三千騎兵在內,充當整個大軍的總預備隊。
經過多年的軍旅生涯,李中易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不管手頭的兵力多寡,總要留下一支體力充沛機動力超強的總預備隊。
滑鐵盧戰役,拿皇判斷失誤,把充當預備隊的近衛軍派出去之後,普魯士軍隊突然出現在了戰場上,拿皇只能眼睜睜的幹看著不可避免的失敗結局,而沒有任何回天之力。
李中易是學醫的出身,屬於典型的軍事小白。只不過是命運的機緣巧合,逼著他從一個小小的醫官,蛻變成了大軍統帥。
苦心經營的制霸本錢來之不易,李中易輸不起,也不想輸,持重用兵的王剪,一直是他學習的好榜樣。
拿皇在滑鐵盧戰役慘敗的教訓,李中易從來不敢或忘,並一直引以為戒。
在滑鐵盧戰役之前,面對英國出錢,歐洲列強出兵的圍攻局面,拿皇在正面戰場上屢屢以少勝多,打得歐洲列強聯軍滿地找牙。
拿皇率領的法軍,可謂是從勝利走向勝利,戰績異常之輝煌。也正因為如此,拿皇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做到從戰略上真正重視敵人。
拿破崙忽略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