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終有盡時,四日後的早上,李中易在眾臣的簇擁下,終於出現在了開封城新曹門外。
新曹門,也就是開封九門之中的正西門,李中易聚兵於西門之外,主要是和開封城的地形有關。
開封城內,北有五丈河,南有汴河,這兩條河正好將整個開封城內,一分為三。
李中易囤兵於新曹門外,就不需要渡河,而可以直接進逼城內的皇宮。
十六萬大軍,將整個開封城,圍得像鐵桶似的,城裡的人插翅難飛。
李中易駐馬於新曹門外五里遠的一處小土坡上,正拿著單筒望遠鏡,觀察著城頭的防禦情況。
一般地說,守城的一方,一定哪怕守軍的人數很少,也會在城牆上遍插旗幟,甚至用稻草人冒充守軍。
然而,李中易眼前的開封城頭,除了少數幾個面色發白的老軍,在秋風中,瑟瑟發抖之外,竟是沒多少守軍。
李中易做過開封尹,他開封城可謂是瞭如指掌,完全可以做到閉眼如數家珍的程度。
目前的開封城,尚未進行大規模的擴建,整個城牆周長二十餘里。站在防守的角度來計算,要想守住整個開封城牆,並且不留下防守的死角,至少需要四萬人。
冷兵器時代的守城戰,牆面上其實不需要太多的人,每面城牆也不可能同時堆下一萬人,大部分士兵都要在牆根下輪換休息。
等守城戰白熱化之後,牆根的守軍再以生力軍的形式,衝上城牆增援作戰。
只是,李中易眼前的開封西牆上,即使你瞪圓了眼珠子,挨個數人頭,也絕對不可能超過十個人,而且,還都是須發皆白的老軍。
“趙老二在搞什麼鬼?”就在李中易凝神琢磨之時,李勇拍馬趕到中軍陣前。
“稟爺,這些時日以來,開封城裡的官紳和豪商們,一個都沒跑掉,全都被圍在了城中。”李勇異常興奮的大肆表功。
李中易給李勇的任務,其實不是攻下開封城,而是不許開封城裡的大魚們溜走。
李勇的騎兵營,因為是李中易手頭最重要的戰略性機動打擊力量,一直是一人三騎的超豪華戰馬配置。
臨來開封前,李中易考慮到可能的戰馬損耗,又大筆一揮,給李勇新增了每人一騎的添頭。
在這個時代,往往一場大戰下來,戰馬的損耗簡直是高得驚人。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漢武帝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三萬騎兵,出雁門關反擊匈奴。
衛青帶著出征的十萬匹戰馬,最終,損失了近七成,只有三萬匹戰馬,尚可一用。
這其中,最核心的,其實是馬種問題。有漢一朝,特別喜歡高大神駿的西域馬,尤其是號稱日行千里的汗血寶馬。
然而,西域馬固然高大威猛,看著很神氣,卻十分的嬌氣。只要,作戰條件稍微惡劣一點,西域馬便無法適應艱苦的環境,而大面積的死亡。
關於作戰馬種優劣的問題,沒人比李中易更清楚了。撇開民族立場不談,單就戰爭論戰爭,成吉思汗麾下橫掃歐亞大陸的騎兵部隊,清一色的都是矮個子的蒙古馬。
蒙古馬,不可能充當賽馬,看起來矮小丑陋,然而卻是真正適合長途奔襲的軍馬。
蒙古馬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超強,不需要長期喂精飼料,平時吃草即可。
蒙古馬,既可以耐受零下40度的酷寒,也可以連續每天趕路兩三百里,而不會被累死。
李中易給騎兵營配備的戰馬,也都是清一色蒙古馬,考慮的就是長途奔襲的戰馬損耗。
想當初,李中易橫掃整個幽薊大平原時,格外注重收集繳獲的蒙古馬,就是想把騎兵營真正的武裝到牙齒,並把機動力發揮到極致。
“不錯,不錯。”李中易極為難得的當眾誇獎了李勇,把李勇喜得直搓手,原本黑黑的臉龐竟然漲的通紅。
熟悉李中易脾氣的老部下,都知道李中易輕易不夸人,尤其是當眾夸人。
李中易當眾誇獎李勇的姿態,其實李家軍的將領們,個個心知肚明。
嘿嘿,如果打破了開封城,卻讓大魚們都溜光了,整個李家軍難道喝西北風去?
李家軍每到一地,抄撿當地的大土豪和大劣紳之家,然後分紅給立功的將士們,早就成了條令裡明文規定的既定方針。
“爺,小的還有個好訊息要稟報。”李勇湊到李中易的馬前,小聲說,“趙匡胤……”
李勇說了一大堆話,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