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文官系統的長期低效空轉的狀態,李家軍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動起來,那個效率高得驚人。
從總參議司,一直到具體的作戰部隊,每個環節都在軍令的潤滑之下,持續高效的運轉起來。
徵西將軍宋雲祥率領的本部兩萬兵馬,由於路途遙遠,水師的船隻嚴重不足,只能走陸路,經西京洛陽,過京兆府,最終抵達鳳翔府,也就是今寶雞市。
西征的主要問題,不是兩軍交戰,而是糧草要充裕。如今,李中易剛進開封城,從京城向西的戰略運輸通道,不僅年久失修,而且,路途遙遠,很難承擔起戰略糧食的運送任務。
所以,李中易交給宋雲祥的任務,以守為主,以拖待變。等大軍主力收拾了契丹人、北漢、李重進、李筠之後,再掉頭向西,一舉拿下巴蜀這個大糧倉。
自秦朝以降,巴蜀地區向來是爭奪天下的戰略要地。西晉是先滅蜀國,再興大軍沿江而下,順勢滅的吳國。
從戰略上考慮,李中易有了前面的統一經驗,欲取南唐,必先取巴蜀,然後順江直下,一舉拿下江南的膏腴之地。
歷史上,北宋太祖趙匡胤定下的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結果卻錯失了契丹人內亂的戰略機遇,耽誤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最佳時機,實在是可嘆之極!
如今的李中易,因為擁有了青銅火炮這種劃時代的大殺器,完全可以從從容容的統一華夏故土。再以碾壓之厚重國力,先收復燕雲地區,斷了契丹人的糧食基地,將其拖垮拖瘦,最終徹底滅之。
沒有統一整個中原的大周,充其量不過四千多萬人而已。如果,加上巴蜀的幾百萬人,南唐的幾百萬人口,還有大小軍閥們手裡掌握的幾百萬人口,統一之後的天朝,將有至少五千五百萬人。
五千多萬的總人口,除了老幼病殘之外,李中易至少可以養出三十萬職業化的精銳鐵軍。
更重要的是,由於跨越千年的超凡見識,讓李中易的手上,還藏有一支可以極大解放生產力的生力軍,那就是至少千萬級的年輕女性。
這個時代,計算人口的方法,一律都是按照男性壯丁的丁口數,進行匯總統計。
按照李中易的規劃,允許女性參加特殊的吏員選拔以及獨立落戶,讓她們既可以從事衙門裡的寫寫畫畫的事務性工作,又可以自由耕種屬於她們自己的土地,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將獲得爆炸式的增長。
和歷代統治者的人口觀念迥然不同的是,李中易希望人口越多越好,在他看來,人口其實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歷史上的很多民族,也曾經強悍一時,卻在滅國之後,整個民族都跟著消逝無蹤。其中的核心因素,就是那些民族的人口太少了,根本經不起歷史顛簸的洗禮。
徵東將軍劉賀揚的兵馬出動,就方便多了,出汴河之後,可以乘船直下揚州。揚州,是李重進的地盤,李重進既然自己要作死,正愁找不到藉口削藩的李中易,索性就成全了李重進,戰而擒之勢在必行。
李中易的手頭,如今總共有近十七萬兵馬,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軍閥。
宋雲祥帶走了兩萬,劉賀揚帶走了三萬,楊烈那邊分過去了四萬,留守於開封的還有七萬多兵馬。
實際上,李中易早有分兵控制整個大周全境的打算,只是,一時沒找到好藉口罷了。
現在好了,李重進和李筠同時起兵造反,這就給了李中易一個絕佳的機會。如果,這個時候李中易還不趁機將軍事力量擴散出去,那他就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傻瓜了!
不過,自從進入開封城之後,表面上,李中易只是動了政事堂,將中樞的實權移轉到了內閣。
實際上,幾百名軍政學堂的學員,以及近千名轉職的低階軍官們,在駐軍的協助之下,就像是鴨子划水一般,已經徹底的接管各亭、各里、各村的實權。
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在大周的具體體現!
在李中易的字典裡,從來沒有所謂皇權不下縣的土規矩。皇權專制時期,正因為皇權不下縣的大弊端,才導致各路野心家們,可以從農村起事,然後包圍城市。
權力的控制,向來就是零和遊戲。朝廷多吃一口,門閥、土豪和劣紳們,就必定會少吃兩口。
商業報稅制的基礎,除了朝廷的物流控制程度之外,另一個必要條件其實是:在地的商人財產變動情況。
整個華夏民族,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歷朝歷代屢屢被顛覆。但是,永遠沒變的是:人們的濃郁念土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