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徭役,主要是修橋鋪路等公益事業,確實投資巨大,需要全體民眾的主動參與。
但是,修橋鋪路壘大壩的公共工程中,凡是出工的勞動力,都由朝廷出錢出糧食,併發給路費。這就在最大的限度,禁止了濫用民力的地方惡習。
在這個時代,由於徵發徭役格外的方便,地方官們可以拍著腦袋就讓草民來服徭役,卻沒有任何的約束機制。
所以,民間常有一句話,徭役之苦,比天高,比海深!
李中易登基之後,果斷廢除掉免費徵發徭役的政策,確實是一件深入人心的重大善政,並贏得了屁民們的一致支援。
說白了,以民為本,這就是李氏強漢朝的執政基礎,必須堅定不移的堅持下去!
俗話說的好,男想女隔重山,女想男隔層紗。
等李中易從熟睡中甦醒之時,天色已經全黑,他瞥了眼依然在酣睡的韓湘蘭,不由微微一笑: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熟婦,此言果然不虛也!
船隊駛到博州的時候,李中易接到了左子光發來的八百里加急書信。
京城裡,一直有人不服李中易的統治,李中易早就知道了。
可問題是,這些人連一兵一卒都未掌握,就敢屢次三番的找李中易的麻煩,這就完全超過了李中易預料的範疇。
是誰給了這些人鬧事的信心呢?李中易一直有些想不通。
讓李中易啼笑皆非的是,朝廷裡失去權柄的舊系武將們,他們一個個都乖得狠,絲毫也不敢扎刺,任由李中易擺佈。
武夫們都只認拳頭,誰拳頭硬,誰就是大爺,願賭服輸的態度,也都格外的端正。
客觀的說,李中易掌握之後,文臣們失去的權力,比武將們要多得多!
就李家江山的基礎而言,軍隊一直被條令所嚴格的約束著,絕對不許亂動,並且也適應了分權制衡的基本原則,所以,軍隊穩如泰山。
然而,從後周開始,就已經逐漸發展壯大的文臣勢力,卻極為不馴服,屢屢想給李中易顏色看。
這其中的核心,在李中易自己看來,主要是儒生們既無法影響他本人的決策,又和他的繼承人們關係甚遠。
讀書人看問題都比較長遠。如果,讓李中易把繼承人不拜儒師的“惡習”,變成了傳統,文臣集團的權力基礎,勢必大打折扣。
所以,當左子光來信之後,李中易略微考慮一下,便在書信上批了八個大字:除惡務盡,勿枉勿縱!
左子光很快就接到了批覆,他向來嫉惡如仇,並且一直主張除惡務盡。
既然,拿到了李中易給的尚方寶劍,左子光毫不含糊的約李延清和李雲瀟見面。
這一次,見面的地點,約在了緹騎司的左衙之中。緹騎司左衙,其主要職責是,緝拿要犯,打擊逆行。說白了,也就是緹騎司的執行機關。
警政寺中,李延清的雜事比較多,他答應兩個時辰之後見面,李雲瀟今天正好事兒不多,也就早早的到了緹騎司左衙。
李雲瀟進入大門後,迎面就見身穿一襲白衣的左子光,笑吟吟的站在臺階下面。
“哈哈,將明兄,我可聽說了,你要大幹一票?”李雲瀟打著哈哈和左子光拱手相見。
左子光笑吟吟的說:“我手頭人少,所謂的大幹一場,必然需要你的鼎力支援。”
李雲瀟又是哈哈一笑,說:“皇上都下了密諭,我哪敢不聽你左將明的調遣?”
大家都是老兄弟了,左子光是李中易的關門弟子之一,李雲瀟是李中易心腹大將中的心腹之臣,彼此之間的地位大致相仿,也都沒啥好客氣的。
依然是老規矩,左子光在小黑屋裡,準備了幾樣下酒的小菜,和一罈子“狀元紅”。
李雲瀟進屋看見那罈子特釀的“狀元紅”,不由微微一笑,別看左子光是位高權重的緹騎司提督,他想合法的搞到這種特釀的“狀元紅”,實際上也不太容易。
這種特釀的“狀元紅”,受黃景勝的直接管轄,沒有他批的條子,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拿不到半盞。
黃景勝是什麼人?那可是李中易唯二的結義兄長,位高權重的三司使,也就是李中易的錢袋子。
別看左子光在旁人面前,聲勢震天,活脫脫賽閻王的存在,在黃景勝的面前,卻實在沒辦法擺譜。
李雲瀟老實不客氣的倒了杯酒,仰脖子一飲而盡,抹了把嘴唇,嘆道:“痛快,痛快,真痛快啊,端的是好酒!”
左子光微微一笑,此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