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遷之契丹正規軍,被清掃一空,李中易終於可以松一口,掉頭向東,將主力囤於榆關。
軍事家這個頭銜,李中易只敢認一半,不過,戰略家嘛,他倒覺得他自己當只無愧!
中京道鬧的再厲害,並未傷及契丹人的根本,契丹人的根,既不是上京道,更不是中京道,而是漢人為主的南京道。
有了南京道的百餘萬漢人,契丹一國,再也不懼怕天氣轉冷,牧草不豐,導致的收穫倍減。有了歸順漢人工匠的幫助,契丹人的冶鐵技術,飛速躍進。
契丹一族,以前只所以臣服於大唐,一是大唐的馬軍厲害,二是大唐的鐵器技術領先一個數量級。
唐刀和蠻刀相撞,蠻刀必折,這是契丹一族口口相傳的真相。
可是,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出賣給契丹國之後,由於南京道久無戰事,漢人丁口繁衍異常迅速,這裡便成了契丹國強盛的經濟技術源泉。
土布,有!
絹帛,足!
糧食,多!
鐵器,高!
不誇張的說,除了李中易提前搞出來的神臂弓之外,如今的契丹國,牢牢的佔據著巨大的軍事戰略優勢。
當然了,食肉為主的契丹一族,異常需要南方漢人所種的茶葉。
大漢族思想濃厚的歷史學家,把遼、金和宋並列,實際上,這種搞法很有些無恥。
契丹立國,早於北宋幾十年,疆域比趙宋大得多,軍事力量比趙宋強得多,趙宋居然成了歷史正朔,實在是有些可笑。
不過,李中易喜歡這種無恥,異族的歷史,不過是浩蕩歷史大潮的一股支流罷了!
周道中關於俘虜的問題,李中易其實早有盤算,契丹人一直有交換和贖買戰俘的傳統。
在大草原之上,部落之間的戰爭,其實相當頻繁。他們為了一個美女,一片好牧場,隨時都可能大打出手。
在無法一口吞掉對手的時候,彼此之間,利用交換或贖買戰俘,作出關係緩和的假相,其實是理性的選擇。
李中易橫掃了榆關以西的契丹人軍隊之後,搶到手的戰馬,相當多。
但是,大周水師的運載能力,實在是不堪重負,於是,怎麼將這麼多的上好戰馬,運回大周,便成了李中易需要著重考慮的大問題。
大周帝國的軍中,從來沒有交換戰俘的思想。身為帝國軍人,如果被敵軍俘虜,必定會是影響終身的奇恥大辱。
柴榮當家的大周,李中易自問沒有本事,扭轉這種不體恤本國軍人的風氣,所以,他思來想去,俘虜們最大的用處,便是用來換馬。
換,還是不換,對於李中易來說,其實問題不大。可是,對於契丹國的皇帝陛下而言,難免就很有些頭疼了。
耶律景如果不想換回俘虜,原本就四分五裂,人心不齊的契丹一國,族人們更會離心離德。
如果,耶律景答應以俘換馬,嘿嘿,利於長途奔襲的蒙古馬,李中易的心態是:多多益善!
由於,榆關遠不是山海關那麼規模宏大,所以,李中易讓參議官在榆關和潤州之間,找了個合適的地點,紮下大營。
據廖山河傳來的軍報,近日內趕到榆關山下的契丹軍,其實並不多,只有區區萬餘人而已。
李中易一看便知,顯然,耶律景並沒有把他放在眼裡。
嗯,必須想個招,爭取把榆關城下的這股契丹人,徹底吃掉,李中易站在沙盤前邊,一待就是兩個時辰。
“爺,喝口水吧。”竹兒自知冒犯了李中易的虎威,十分狗腿的拍馬屁,獻殷勤。
趁著李中易喝水的機會,竹兒問出了一直憋在心頭的疑問,“爺,您怎麼不順勢拿下遷州呢?”
“真想知道?”李中易放下水裡的茶盞,不懷好意的笑望著竹兒。
竹兒重重的點頭,顯然沒有注意到,李中易眼裡閃現出的異彩。
“嗯,把衣衫脫了,去榻上等我。”李中易這兩天有點忙,沒顧上逗弄竹兒小娘子,現在想一想,那倒是一件蠻有意義的閒事。
竹兒小娘子一想起那令人極其難受、難堪、難忍、臉紅、耳赤的折磨,不禁打了個寒戰,連連擺動小手說:“奴家不想知道了。”
嗯哼,妾婢居然變成了奴家,小娘子你想幹嘛?
李中易已經琢磨清楚了怎樣坑契丹人的方法,這閒著也閒著,不如繼續逗妞吧?
於是,李中易將竹兒小娘子叫到後帳,將她攔腰抱到榻上,“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