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在外的時候,李中易一向嚴格自律,除了住的條件比較寬鬆之外,吃食和普通士兵一模一樣。
和將士們同甘共苦,以心換心,才能贏得袍澤們的真心擁戴。
大明朝的開國之君朱重八,在太子朱標死後,待武將勳貴們頗為苛刻,被稱為殘暴之主。
但是,從始至終,朱重八對百姓一直十分寬容,真正做到了輕徭薄賦。
這也是朱重八肆無忌憚的誅殺功臣,大明江山卻始終穩如泰山的根本性因素之一。
李中易和普通士兵吃的一樣,這就讓後勤司的軍官們,誰都不敢胡亂剋扣士兵的口糧。
上有好政策,下必有伸手撈錢的妙招,這是由人性決定的,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李中易考察普通士兵的伙食,經驗可謂是異常之豐富,他經常在開飯的時候,完全不打招呼的到處閒逛,走到哪裡吃哪裡。
別看李中易平時對老部下們頗講感情,一旦查出吃食不對勁,後勤司裡必定有人要掉腦袋,並且還要罪及家人。
代價過大,以至於後勤司的人,在伙食的供應上,誰都不敢馬虎大意。
說白了,天朝的事情,最怕的就是認真二字。下邊人辦事認真,又和領導是否真的重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李中易常常掛在嘴巴邊上的一句話,皇帝不差餓兵,將士們連吃都吃不好,甚至吃不飽,還有力氣打勝仗麼?
不過,全軍之中,炮軍的伙食標準,一直是最高的。其次,便是總參議司。
沒辦法,總參議司的這幫傢伙,是李中易的心頭肉,掌中寶,不讓他們吃飽吃好,稍微有個閃失,全軍都很危險。
在芍藥的伺候下,李中易泡過腳後,便斜歪在榻上,就著燭火,仔細的閱讀各地發來的軍報。
芍藥自己縮在被內,一動也不敢動,惟恐惹惱了李中易。
實際上,李中易從來沒對芍藥動過一根小手指,她卻因為心裡有鬼,偏偏怕男人怕得要死。
這一次出兵,除了竹娘死活要跟著之外,李中易點名叫了芍藥隨軍伺候著。
說起來也很奇怪,無論李中易撥灑了多少種子,芍藥的肚子裡就像是乾涸的瘠田一般,始終無法開花結果。
正好,杜沁娘懷上了身孕,為了掩人耳目,李中易索性把芍藥帶在身邊。到時候,不管杜沁娘生的是男兒還是女孩,都以芍藥所生的名義,歸她撫養。
芍藥無子女,養育杜沁孃的孩子,正好排解難耐的寂寞,可謂是一舉兩得!
如果,李中易很少碰她,芍藥儘管嘴上不敢說,心裡肯定是有怨的。
然而,李中易每個月至少召寢五次之多,芍藥的肚子依然空空如也,這就怪不得男人不樂意下種了。
從希望走向失望的次數多了之後,芍藥對於懷上身孕的心思,也跟著淡了許多,也許是絕望了。
和李中易別的女人都不同,芍藥一直揹負著叛主的原罪,她若是一直沒有子女,在老李家後宅裡的日子,恐怕比現在更加難過十倍以上。
這年月,後宅的女子,若無子女伴身,且不說旁人的白眼,她自己都會心虛,腰桿始終無法挺起來。
養別人的孩子,儘管有些彆扭,芍藥也是獲益者,算得上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準備讓芍藥收養杜沁娘肚裡孩兒的事情,李中易暫時沒和杜沁娘說,這只是他個人的想法而已。
總而言之,李中易不樂意他的骨血,卻只能散落於宅外放養,那對他來說,將是天大的遺憾。
一連五日行軍,整個北征大軍日行百里以上,速度可謂是快得驚人。
然而,天公卻不作美,突降大暴雨,整個官道泥濘不堪,將士們牽著戰馬倒可以緩慢通行,青銅6磅炮卻給堵在了路上的道旁。
這個時候,張復基提出的修車轍道的構想,恰好可以拿來實踐。李中易果斷的下達了動員令,命令官道沿途各縣各亭各村的鄉軍,按照分段包乾的原則,儘快修出車轍道,以便炮營及時透過。
所謂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這話的確是頗有些道理的。
換作是以前,李中易的軍令要先下達到州城,再從州城下給縣裡,在轉到亭,最終送達村裡。
這個效率就低得驚人了,整個公文的流程完整的走一遍,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如今,各州縣的巡檢使都是李家軍的自己人,各亭各村的鄉軍,也都是自家的轉職袍澤。
軍令如山倒!在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