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中易的身後,鐵甲森森,長槍如林,十八萬大軍勢不可當的浩蕩北進。
這一天,已經等很久了,久到炎黃子孫們彷彿忘記了幽州那片傷心的土地。
契丹人就在百里開外,整個李家軍以不緊不慢的速度,一天行進了六十里後,選擇了就地宿營過夜。
是夜,距離李家軍大營不遠的營外,時不時的傳來人類的慘叫聲,以及戰馬的嘶鳴聲。
只要是老資格的戰兵,大家都知道,這一定是漢虜雙方的斥喉人員趁著黑夜短兵相接。
此時的中軍大帳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李中易雙手抱胸,站在碩大的沙盤前邊,參議人員和帶兵將領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下一步的作戰方略。
“某以為,耶律休哥人多勢眾,一定會背靠著幽州,和咱們決一死戰。”
“不然,某卻認為,耶律休哥在知道了范陽驟失的情況下,不見得敢在幽州決戰,除非是天降大暴雨,令我軍的炮兵無法施展……”
“哧……我軍啥時候要靠炮軍才能打勝仗了?”
“就是,以前啊,沒有炮軍的時候,咱們照樣屢戰屢勝,勝得還很徹底。”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李中易最喜歡看手下的將領們,對照著沙盤或是輿圖吵架,吵得越兇,他越高興。
“如今,我軍僅為十八萬,契丹人卻有三十五萬之多,以一敵二,不可不慎。”
“某以為,我軍不需要太過憂慮人數多寡的問題,遠戰有火炮,中程有神臂弩,近距有簡易擲彈器,契丹人以騎兵為主,來多少死多少,絕無翻盤的機會。”
“是的,這就是主上常說的兵種相剋,人數多出幾倍,也沒鳥用。”
軍人之間吵架,三句話不離褲襠裡的那個部件,這早已是司空見慣的狀況了,李中易不僅不生氣,反而笑眯眯的望著說髒話的那個傢伙。
“想那耶律休哥,乃是契丹人的第一名將,總不至於坐困於幽州城下,眼睜睜的看著我軍北進吧?”
“我軍每到一地,紮下的大營都極為厚重,耶律休哥即使晚上派人來騷擾,也沒啥球用。”
李中易壓根就不擔心,契丹人深夜來搞偷營的鬼把戲,他倒是很希望明天或後天的決戰之時,老天不要下雨。
下雨,對於火炮、神臂弩和擲彈器的發揮所長,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雖然,後勤司已經督促隨軍工匠們,已經做出了遮雨的氈布棚,但是,最好還是不要落雨。
目前,李家軍說是有十八萬兵馬,實際上,其中有三萬人是互換來的鄉勇。
也就是說,李家軍中真正有戰鬥力的戰兵,不過是十五萬餘人而已。
以十五萬人,對敵契丹人的三十五萬,李中易絲毫也不敢託大。臨戰之前,李中易依然召集了各級將領,到中軍大帳內開展軍議。
“主上,下臣以為,只要明日不下雨,我軍的勝算頗大!”廖山河等的有些不耐煩了,主動站起身子,詳細的闡明瞭他的看法,“別看契丹人多於我軍兩倍以上,我軍打陣地戰的實力,確實已經足夠了。”
李中易也很認同廖山河的分析,此戰的關鍵不在於契丹人的多寡,而是天公是否作美的大問題。
“主上,下臣倒是覺得,應該命令後勤司的工匠們,緊急趕製避雨的氈布棚,最好是讓全軍都裝備上。”廖山河的鎮撫使謝遠,拱著手說出了他最大的擔憂。
李中易略微想了想,點著頭說:“理應如此,我這便下手令。”他最大的長處,便是從善入流。
說句大實話,只要火炮和神臂弩能夠發揮日常的打擊效果,契丹人再多十倍,也只能吃癟。
兩軍真刀真槍的正面對決,正是李家軍最希望,也是最擅長的一種作戰方式。
廖山河現在已非吳下阿蒙,他凝神細想了一陣子,胸有成竹的說:“即使耶律休哥避而不戰,我也大可藉助於火炮的巨大威力,先行拿下幽州再說。具體的作戰方法嘛,其實主上已經在范陽預演了一遍,大不了照方抓藥罷了。”
攻范陽之時,李中易只圍死了南門,除了向北的那面猛攻之外,其餘的三面都各有兩萬人擺出防禦的陣形。
說白了,這也是李中易半生戎馬唯謹慎的真實寫照,他就擔心,集中全力攻城的時候,契丹人突然從背後殺出。
和范陽一樣,幽州的四門也有甕城幫助防守,顯然可以採取攻范陽類似的戰術。
總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