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京城下的李家軍,採取的是圍而不攻的策略,李中易的目的其實很明確,三萬大軍即使是駐紮在野外,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比開京城內的三十萬大軍以及二十萬平民的消耗更大。
被李家軍圍住的開京城內,雖然有些糧緊,但只要減供,倒還可以支撐些時日。
最要命的其實不是糧食,而是開京城中生火做飯所需的柴禾,已經供應不上。
最近幾日,城中屢屢傳出震天的哭聲,李中易心裡有數,那一定是強行拆民居的門板、房梁所種下的惡果。
開京城中本來就不大,逆王倉促起事,又召集來遠遠超過承受能力的勤王兵馬,消耗驚人之巨。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無論是生火做飯,還是燒柴取暖,都需要海量的柴禾。
不客氣的說,李中易等的就是這一刻。有目的有計劃的封城行動,其實是故意逼迫高麗逆王以及所謂的勤王大軍,讓他們為了生存下去,必須和城中的老百姓搶飯、搶柴燒。
李雲瀟笑嘻嘻的說:“城中的哭聲一日高過一日,嘿嘿,本該保家衛國的所謂官軍,竟然比天朝王師更兇殘,還保個什麼勁吶?”
劉賀揚坐在燒得旺盛的炭盆邊上,一邊烤著火,一邊笑道:“咱們大營之中,牛、羊、馬肉幾乎頓頓都有,吃得飽穿得暖,耗也要耗死這幫該死的棒子。”
廖山河專心致志的啃完手裡的一隻羊腿,將滿是油膩的大手,拍在劉賀揚的肩膀上,咧嘴憨憨的一笑,說:“據我老廖的仔細觀察,參議司預計的二兩馬肉頂半斤口糧的事,非常靠譜。”
李雲瀟明明看見廖山河的油手,在劉賀揚的肩上擦拉拭去,卻只作不見,他只管悠閒自得的品茶,慢條斯理的磕著炒好的西瓜子。
李中易夏天的時候,愛用井水鎮著西瓜解暑,可是,西瓜從契丹人那裡傳入中原之後,並沒有大面積的種植,中原地區之見西瓜,卻無瓜田。
要命的是,李中易並不懂西瓜的種植方法,問遍了城裡的老農民,也沒人會整治這玩意。
後來,李府送往折家的年節禮,李中易安排折禦寇押送回府州的時候,折禦寇在折老太公的盤問之下,順嘴說了出來。
不想,折從阮竟然知道有人會種西瓜,便派人去了同州郃陽縣,主動拜訪縣令胡嶠,求到了用牛糞覆棚種西瓜的方法。
李中易得知種西瓜的方法之後,大手一揮,便在開封城外買了幾千畝不值錢的荒地,派專人收拾瓜田。
嘴饞的李中易,他不僅想吃西瓜,更喜歡沒事的時候,一邊磕炒好的西瓜子,一邊喝茶吹牛聊天。
只可惜,葵瓜子如今還在遙遠不可及的美洲大陸之上,即使饞得流口水也吃不著,這令李中易深感遺憾和惋惜。
經過兩年的精心伺弄,西瓜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豐收,隨之而來的便是炒好的西瓜子,成了李中易征戰途中必不可少的零嘴。
類似李雲瀟這種李中易的心腹近臣,他又是個沒臉沒皮,且特別貪吃的傢伙,只要瞅著空子,就要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順勢抓一把炒得香噴噴的西瓜子,烤著火喝著茶,和眾人聊著閒天。
話說回來,以李雲瀟在李中易心目中的地位,類似順手“抓”幾把西瓜子這種小事情,李中易只會當作從來沒看見。
如今的李家軍後勤補給可謂充足,在參議司輜重營的統一安排之下,李家軍的伙食不僅品種豐富多樣,而且供應充足,燒火的柴禾也完全不須多慮。
至於,開京城外那大片大片的光禿禿的,被砍伐一空的樹林,所導致的水土流失以及環保等問題,李中易壓根就沒放在心上。
此次遠征,李中易帶來了不少的牛羊以及馬,這其中,牛和羊的作用,簡單概括就是一句話:以肉食之熱量和營養,抵消一部分糧食的消耗。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在如今李中易大帳裡坐著的這些人,再一次深刻的領會到了其中的深刻內涵。
吃得飽,穿得暖,握得緊槍桿子,揮得起刀,這才是大軍出征應該過的好日子。
今天大家聚在中軍大帳中,其實有兩個目的,一是李中易給大傢伙開個小灶,讓眾人打打牙祭;另一個則是,開京城內的高麗人顯然撐不住多久,決戰的日子即將來臨,這就需要座談商議了。
俗話說得好,上好所好下必甚焉,古有云: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李中易對炒貨西瓜子的喜愛,感染了身邊的重將們,宋雲祥雖然不如李雲瀟抓得那麼方便,倒也不至於西瓜子就在眼前,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