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5)

小說:美麗英文(勵志卷) 作者:孤悟

時不把他們當做普通人。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這是由自負導致的,特別不真實。因為這裡的一切要麼太完美,要麼太糟糕。

唯一真實的是我們的心間藏有六個根源——三個善良的,三個邪惡的。後者是貪婪、憎惡和幻覺,與此同時,我們也擁有慷慨、仁慈和智慧。我們試著關注下面這件事:如果一個人察覺到了這一點,並不因此而焦慮,那麼他就可以接受人人都有這六個根源的事實。當他發現自己身上也有這些根源時,再接受這一事實便很容易。這些是我們個人行為的內在根源。之後,我們會更客觀地看待自己,既不因有不健康的根而自責,也不因有健康的根而驕傲,而是欣然接受它們現存的方式。我們也可以更確定地接受別人,與他人相處得更輕鬆融洽。

我們不再受失望的折磨,也不再自責,因為我們不會生活在僅有黑白兩種色彩的世界中,即好或壞任意一方的三個根源。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這樣的世界,只有阿羅漢是唯一完美的人。事實上,這只不過是程度問題。這個程度調整得近乎完美,以至於使我們每個人心中好壞相區別的程度細微到可以忽略。培養善根,擯棄惡根,是人類的共同任務。

顯然,我們每個人各有不同。這也是一種幻覺。我們都面臨相同的難題,也有相同的應對措施。受訓練的長度不同是我們的唯一的區別。或許持續較久的訓練,讓我們更明白罷了。

淨化了的感情能使思維更清晰,這是一項有待達到卻又很難達到的境界。只有一個人感情清晰明確直率,才有望實現目標。當確定要那麼做時,就把針刺拔除。認為自己完美無缺或一無是處,就不可能實現目標。我們既非完美無缺也非一無是處,每個人集潛能和障礙於一身。如果一個人可以愛有某些才能傾向的“我”,那他也可以切實、有效而有益地愛他人。但如果將這兩部分割裂開,只愛好的部分,而討厭壞的部分,那他永遠不會擁有現實。

如果我們以那種方式看待自己,也就學會了用健康的方式愛自己。“就像危難之時,母親關愛和保護自己的孩子那樣”做你自己的母親!如果我們想與自己建立一種真實的、有利於成長的關係,那我們需要成為自己的母親。明智的母親能辨別對孩子有益和有害的事物。但當孩子行為不端時,她還是會情不自禁地去愛他。這是待己方面特別要注意的問題。人們時常都會有思想和言行不端之時,思想上最為常見,其次是言語上,再次是行為上。我們應對此採取什麼措施呢?一位母親又會怎麼做呢?她會告訴孩子別再那麼做,並仍會和從前一樣愛他,繼續養育他。我們也可以這樣對待自己,或許我們也便開始養育自己。

接受自己(2)

這個訓練的過程也是一個成熟的過程。成熟是一種與年齡無關的智慧。如果它們之間有關聯,那麼事情就會很簡單了,一個人的成熟就有了保障——到了一定年齡他必然會走向成熟,因為這是一份艱難的工作,是一項有待完成的工作。首先要會識別,然後學著不再怨天尤人,而是以理解的心面對一切,確信“事情本應如此”。第三步才是改變。對多數人來說,識別是最困難的一步,認清自己並非易事。這是沉思最重要也最有趣的方面。

我們過著沉思的生活,但並不是說我們要終日靜坐沉思。沉思的生活是指我們要把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看成學習經驗的資源。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養成自省的習慣。當你外出時,你就帶著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融入了這個世界。一個人需時常追憶往事並在內心細細品味。對於我們來說,這就是沉思與生活方式的結合。沉思的生活存於一個人的內心,不管是否有回憶的介入,他都可以做幾件相同的事。沉思是自省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整日無所事事,坐觀自己的呼吸並無必要。每一舉動、每一思想甚至每句話都能給你靈感,讓你更能理解自己。

對待自己的這種行為能給內心帶來一種根植於現實的安全感。多數人都渴望這種安全,但卻不能確切地表達出這種渴望。生活在虛幻中,持續的希望和恐懼是與擁有堅強的意志相悖的。當一個人看到了自己內心的真實,同時也看到了其他人心中的真實,並與之達成諒解時,安全感便隨之而來。

沉思的生活通常很繁忙。某種樂趣的缺乏可以透過與人友好相處進行彌補,可往往事與願違。我們應培養一種輕鬆愉快的心境,但是隻限於內心。沒有什麼事情是值得擔心和恐懼的,也沒有什麼事情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應以輕鬆的心態去面對自己和他人遭遇的困難,但切勿過於外露。做一個內斂的人,懷有些許的愉悅心情,這樣會達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