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她得逞了,久居太極宮的她,早便知道朝中臣子多有不甘之人,並非一個裴寂便可成氣,只要稍有風吹草動,民間朝裡便會騰起巨浪翻江……
真好一招孤注一擲、破釜沉舟!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留下供人傳言惑眾的“必遭天譴!”
大嫂啊大嫂,這……又是何必!
第 28 卷 天地動11
李世民時而清醒,時而昏睡,無憂日夜不離床畔,今日,卻著了簡單素雅的綾綃緞子,只挽一支飛蝶玉釵,端莊向太極殿而來……
李淵頗有些意外,太極殿中尚有裴矩、封德彝等武德舊臣,裴矩年邁,但本性不改,由隋降唐後,由佞轉為忠耿,卻仍留有投其所好、見風使舵之好;而封德彝原是兩邊不靠,可多年來的有名無實,亦令心中多有不甘,此時見皇后前來,兩人俱有些拘謹,拜身見禮……
李淵望他二人一眼,方才道:“皇后今日怎有空前來?世民可好些了嗎?”
無憂恭敬回道:“已見好了,還勞父皇掛心!臣媳多日未向父皇請安,當真失禮了!”
李淵笑笑,有些許刻意:“你身體原便不好,也要多照顧自己,世民若是好些,你便去歇歇,不必掛念著父皇!”
“應該的!”
無憂不著痕跡的轉望向一旁兩人,掃視四周,卻不見一名宮女內侍,心中微有絲訝異,卻平靜道:“二位大人也在?”
裴矩與封德彝相互一望,封德彝道:“回皇后娘娘,閒來無事時,臣等便來與太上皇敘些閒話!”
“閒來無事?”
無憂微微一笑:“如今關內長安蝗災與日加劇,黎民百姓飢不擇食,陛下令開國庫賑濟,可其效微,想其中不免有中飽私囊者有待徹查,以除國家百姓之患,令災荒不必成難,這些日來,陛下有疾,魏大人與長孫大人全理朝中事務,正當上下求計、齊心抗災之時,晝夜繁碌、衣不解帶,二位大人到難得這……閒來無事啊!”
兩人心中俱是驟然一緊,清和婉約的皇后,音色柔和悅耳,卻方知道,如此平潤的聲音中,亦能刀鋒暗藏!
兩人一時怔忪不知如何答語,李淵卻迅速穩定下心來,沉聲道:“皇后,二位大人只是來與父皇敘事,亦為黎民擔憂,方才還與父皇說起,皇后說話……何必如此咄咄!”
李淵言語間明顯帶了責怪,無憂轉回眼來,神色仍然平和:“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1)!臣媳身為皇后,雖是女流之輩,但天下興衰,亦有責在身,急於心上,言語之間若有何不妥,還望父皇多多包含!”
雖是客氣言語,卻不乏犀利話鋒,李淵神情略略一凝,想李世民重病在身,只聽說無憂日夜不離其身,今日卻突來到太極殿中,怕……不會是無意而為吧……
眉宇間有一分尷尬,望望無憂,眼神沒有絲毫閃躲,清眉秀目間,竟有少見的警告光色……
不由得心中一顫,一時不知作何言語……
無憂亦不願如此奪人,可如今李世民病重在床,朝中最是容易起伏動盪之時,若對此跡象知之恍若不見,只恐怕橫生變故,如此,做些警告,亦令他們不要多做其他想法、動亂人心……
這天下,仍還有人擔著!
太極殿氣氛倏然死寂,無憂低一低身,恭敬道:“望父皇好生歇養,臣媳婦告退!”
裴矩、封德彝連忙拜禮恭送,面面相覷,驚出一身冷汗……
……………………
(1)出自《四書五經》卷七《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二章:有些人說話隨意,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擔負著責任!
第 28 卷 天地動12
無憂知道,僅僅憑一時口舌之利,絕非長久之計,若李世民一日不愈,天下災情一日不能緩解,這危機便始終存留,並有可能隨時爆發……
若要圖得一時安穩,給李世民時間痊癒,便要……從民間傳言做起……
可災難之時,人們往往習慣怨天尤人,信些怪力亂神,想要使之平息,怕絕非容易……
澄澈的眼,望向皓皓長空,漫無邊際……
☆☆☆
蝗蟲遍野肆虐,四布遮天蔽日、所過之處猶如狂風過境侵襲,一片赤地枯木……
百姓們飢餓難耐、瘦骨嶙峋,無所適從境地,只剩埋天恨地、怨天尤人、心中積怨化作句句作孽、天譴之音,聲聲不息、不絕於耳……
災情未得緩解,反而加劇,朝中眾臣或冷眼相看,或心急如焚,卻俱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