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當公孫瓚看完劉虞的書信之後,氣得渾身顫抖,破口大罵道:“劉虞匹夫!安敢如此欺吾?當真以為本侯不敢與他兵戎相見麼?”
帳中眾屬下見公孫瓚如此惱怒,急忙詢問公孫紀劉虞在書信中都寫了些什麼內容,怎麼將奮武將軍氣成這樣。公孫紀支支吾吾的不願多說,只是小心看著公孫瓚,生怕他一怒之下拿自己項上人頭撒氣和瀉火。
公孫瓚罵過之後,將劉虞的書信丟在地上,對眾人說道:“劉虞匹夫居然要我交出張翼德的首級,還要我立即率軍撤離雍奴,同時命令公孫越撤離安次,否則便要與我兵戎相見,還要將我徹底趕出幽州!哈……哈,真不知道這個死到臨頭的老匹夫在想些什麼!”
眾人一聽,知道這次威逼劉虞撤出廣陽的想法要落空了,雙方都是寸步不讓,最終也只能透過兵戎相見來解決問題。
關靖於是問公孫紀:“還請公孫從事將這幾日薊城的情形仔細說來。”
公孫紀不怕別人問自己關於薊城的情報,就怕公孫瓚喊一聲“來人啊!”,如今見公孫瓚並未拿自己開刀洩憤的意思,於是急忙竹筒倒豆子一般將他掌握瞭解到情況向眾人仔細說了一遍。
公孫瓚聽完之後,問道:“聽公孫先生之言,那劉和返回薊城時所帶之兵要比薊城原來留守計程車卒裝備精良、士氣高昂?”
公孫紀回答:“回將軍的話,卑職曾在劉家小兒率軍入城時躲在城頭仔細觀察過,這次他帶回來計程車兵之中至少有五成左右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估計便是他在馬城那邊搞的什麼訓練團中計程車兵,這些士兵的兵器甲冑整齊劃一,而且紀律嚴明,與年前我在馬城時所見的守城士兵完全不同!”
公孫瓚冷笑說道:“哼,倒是小看了這個劉家小兒!居然趁著這段時間在馬城練了幾千好兵出來。不過,就算這次他帶回來一萬士兵,但一樣是無濟於事!薊城如今有守軍近兩萬人,吾軍就算三路大軍同時攻城,劉虞藉助城池堅固之利,也能堅持許多時日。劉虞匹夫以為僅憑一封書信便會徹底激怒我,然後誘使我率軍去攻打易守難攻的薊城,這樣的手段真是令人可笑!”
長史關靖建議說道:“將軍高明!吾軍如今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加之相互之間支援方便,雖然不宜正面攻打防守嚴密的薊城,卻可以趁著劉虞父子龜縮在薊城不敢出戰之際,迅速奪下涿郡!”
“嗯,關長史所言正是本侯心中所想,立即派人給公孫越和鄒丹傳令,命他們接到命令之後率軍向西進入涿郡,首先拿下涿郡治所涿縣,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將其餘六縣全部收入囊中!”
公孫瓚下令之後不久,忽然聽到帳外衛兵報告:“啟稟將軍,城外來了一支數百人的騎隊,率隊的頭領名曰關羽和張飛,求見將軍!”
“哦,原來是劉玄德的兩位義弟來了!二弟,你代表我出城去將這兩位壯士迎進城來!”公孫瓚對義弟劉緯臺說道。
劉緯臺得了公孫瓚的命令,慢慢悠悠地坐上牛車,向南門上而來。這貨雖然是個卜數師,卻喜歡將自己裝扮成讀書人,現在出門都不乘坐馬車,而是弄了一輛豪華的牛車,也不知道他在跟誰顯擺。
雍奴城外,有兩員身穿都尉服飾的壯漢正端坐馬背之上,等候著入城。
只見左邊的這位壯漢身長九尺,年近三旬,批著一件鸚哥綠的戰袍,長著一對丹鳳眼和濃而黑的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下顎上留著長長的黑髯,胯下騎著一匹高大的黃驃馬,右手則提著一把柄長超過七尺的大刀,看那刀刃的寬度至少有一尺五寸。
又見右邊的這位壯漢身長超過八尺,年紀二十七八的樣子,身穿褐紅戰袍,長著一對直入髮鬢的劍眉,眼睛大而圓潤,膚色白淨細滑,口鼻端正,頗有幾分書生之氣。他的胯下也騎著一匹高大健碩的黃驃馬,手中則拿著一柄外形奇怪的長矛。
紅臉綠袍黑髯的壯漢,名曰關羽,字長生,乃河東解縣人,為劉備之結拜二弟。白麵紅袍大眼的壯漢,名曰張飛,字翼德,乃涿郡涿縣人,為劉備之結拜三弟。
某羅將張飛描寫成燕頷虎鬚、豹頭環眼、黑臉絡腮鬍的粗魯形象,卻是大大謬誤。後世出土的一些三國雕像中,張飛臉上一根鬍子都沒有,而且面如滿月,神態溫和,與演義中的描述絲毫不沾邊。歷史上的張飛,愛好的是練書法和畫美人,他的兩個女兒均為蜀漢後主皇后,若是張飛長的粗魯不堪,劉備能讓張家閨女做自己兒媳?
張飛有些不耐煩地騎在馬背上,臉色漸漸不虞,氣呼呼地對二哥關羽說道:“這個公孫瓚好大的架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