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
劉和聚集手下議事時,氣氛一向民主。比如現在。他剛剛說過讓軻比能逃回去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可孫禮卻敢立即提出與之相反的意見,也不用考慮說這番話是否會得罪了劉和甚至是趙雲。
不論劉和說的道理是否能夠站得住腳,但有心機的人都聽出來劉和說這話明顯是在安慰趙雲,也就孫禮這個楞頭青純粹就事論事,根本沒有跳出軻比能逃逸這件事情去思考問題。
對於孫禮的提問,劉和忽然詭異的笑了,因為他想起了歷史上的一件事情。
軻比能作為漢末三國時期鮮卑族的傑出首領。他作戰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所以被鮮卑民眾推舉為大頭領。他的思想開明進步,抓住一切有利條件積極學習漢族先進的技術和文化,雖然客觀上促進了鮮卑族的進步和北方的民族融合,但因為他治理之下的鮮卑族越來越強大,也對當時的魏國北方邊境造成了巨大的防守壓力。
當時軻比能的部眾最強盛時,控弦十餘萬騎,時常為害魏國邊境。鮮卑士兵每次南下抄略所得財物,軻比能都能公開透明地平均分配,所以深得部眾擁護,大家都願意為他效死力,各部落的頭領也對他十分敬畏。實力強大的軻比能在北方發起了部落統一戰爭,逐步建立起了強大的鮮卑族政權。深感威脅的魏國幽州刺史王雄於是派刺客韓龍潛入北方大漠將軻比能刺殺,而軻比能辛苦建立起來的鮮卑政權立刻崩潰,鮮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戰。
現在的歷史走向已經發生了重大的偏移,搖搖欲墜的大漢王朝架子還在,而幽州在劉和父子的治理之下卻將北方的鮮卑人打得沒有了還手之力,軻比能想要在北方建立起統一的鮮卑政權,只怕是沒有那麼容易了。
不過孫禮提出的這個建議,卻是與歷史上的幽州刺史王雄不謀而合,也算得上見識過人,手段狠辣。孫禮的這一招,放在後世,那可是有個十分牛掰的軍事行動術語的,便是“斬首行動”。如果計算行費效比,毫無疑問的,斬首行動絕對是要排在第一位。
劉和想到這裡,忽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自己如今這麼“牛逼”轟轟的,發展勢頭這麼迅猛,像袁紹、曹操等勢力會不會暗中選拔死士和殺手,瞅準機會給自己來個斬首行動呢?想到這裡,劉和終於明白郭嘉當初為什麼會因為研究火藥的事情跟他生氣,想必郭嘉對此早就有了深刻的考慮和認識。
為了不打擊孫禮愛動腦筋、勤于思考的積極性,劉和認真思考片刻,才鄭重說道:“德達剛才提到的主張,我覺得有很大的價值,值得我們認真進行思考。如果單從手段和目的而言,毫無疑問,德達提出派人前往漠北行刺軻比能的做法是最省事省力的辦法。但是,不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講究一個時機,我與軻比能有難以化解的血仇,這次讓他順利逃走,並非說我心裡不恨他,不想將他千刀萬剮,只是我覺得現在讓軻比能逃回北方重整中部鮮卑各部落,卻要比中部鮮卑被西部鮮卑和東部鮮卑吞併蠶食要好一些。”
孫禮經過劉和一番引導,終於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點頭說道:“末將明白公子的意思了!軻比能就好比是個狡猾的羊倌,公子讓他逃回北方,是想讓他把中部鮮卑這群羊養得肥大一些之後,到時候咱們再出兵將肥羊全部殺了吃肉!”
眾人聽得孫禮如此理解劉和意思,雖然有些兒戲,於是一陣鬨笑,但卻無人說孫禮這麼領會是錯誤的。
因為,劉和本身就是這麼想的!
劉和才不怕軻比能將來會捲土重來,因為正向他出兵之前就說過的那樣,既然幽州可以打敗軻比能一次,兩次,那麼今後不論軻比能如何了得,但他還是贏不了劉和。
時間,永遠站在劉和這邊,只要劉和不犯重大的失誤的話。
眾人聊完軻比能的事情之後,郭嘉出語說道:“公子,如今北方胡人的威脅已經全部解除,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事情有兩件需要解決。第一件,軻比能在幷州北方四郡還留了少量的兵力,幷州四郡之地我們是否趁勢而為將其取之?第二件,袁紹軍這次一直靜觀戰事發展,若是被逢紀獲知鮮卑人大敗北逃,他要麼趁著吾軍主力尚未返回幽州從高柳至班氏一線發起進攻,要麼趁著吾軍返回幽州的時候,坐收漁人之利,將幷州北方四郡順利收回。兩件事情其實緊密關聯,而無論我們怎麼決定,似乎最終獲利的都是袁紹。”
劉和讓人拿來幷州地圖仔細觀看一番,說道:“我完全贊同奉孝的分析,一直隱忍不發的逢紀絕對不是在打瞌睡,說不定此時他已經收到了我們在北方獲得勝利的訊息,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