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進攻的絕佳武器。”施利芬肯定到。
嗯,認為坦克是步兵支援武器,看來眼前的人的確不是古不守附身,要是施利芬說出要把坦克集中起來,讓步兵支援坦克作為突擊的核心力量,那約亨真的要下令把自己的陸軍總參謀長抓起來然後好好研究了。
“既然你們認為這種裝備有用,那麼就先造幾輛出來試試看好了,這種事情用不著請示我吧?”約亨疑惑的問到。
“是這樣的,陛下,其實,其實我們已經做出了樣車,希望請您去看看。”施利芬有些不好意思的說到。(未完待續。。)
ps:雖說是上,但是下,其實我也不知道會在哪章。
第317章 遠東終戰
為克羅埃西亞海軍準備的戰列艦因為是要在地中海使用,所以適航性,續航力都可以削減,而且考慮到克羅埃西亞的財政能力,戰艦的噸位也要有所控制以降低造價,因此不能直接照搬德意志級的設計,所以想要拿著設計圖去找斐迪南推銷還需要等上一段日子。…頂點小說,
“陛下,美國來的訊息,4月18日清晨,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發生了芮氏7。8級的大地震,受災嚴重,我們需不需要表示一下慰問?”馬沙爾向約亨彙報到。
“當然需要表示一下,讓駐美大使向美國政府表示我們的慰問,讓菲律賓組織一批醫療隊用最快的速度前往舊金山幫助人員救治,另外號德裔聯合捐錢捐物,我的產業也會參加。現在可是我們向美國示好的好機會。”約亨可不會放過這個在美國人面前刷好感度的機會,尤其是在遠東的戰局已經眼瞅著打不下去了的時候。
雖然約亨希望遠東的爛仗能夠一直打下去,但是很顯然這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尼古拉二世雖然受到約亨的鼓動同樣想要繼續打下去好翻本,但是很顯然他的子民並不這麼想。
雖然尼古拉二世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並且做出了一定的利益讓步,但是以布林什維克為首的俄國反抗力量並未因此罷休,抵制杜馬、武裝鬥爭,各種反抗行為都在給尼古拉二世的翻本計劃拖後腿。
工人代表蘇維埃的成立讓俄國革命更進一步,而列寧回國後直接領導布林什維克更是讓革命浪潮繼續高漲。
這一切都讓尼古拉二世焦頭爛額,原本歷史上此時日俄早已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尼古拉二世可以專心對付國內的反抗者,,但是現在遠東戰爭還在持續。尼古拉二世就算想要平息國內的動亂也沒有好的手段。遠東還在打仗呢!你說什麼那些布林什維克都是不相信你的。
所以武力鎮壓成了對付布林什維克的唯一手段,而暴力手段則只能引來更大規模的反抗。如此惡劣的局勢,再次讓原本有優柔寡斷,政策左右搖擺的尼古拉二世對繼續將遠東戰事進行下去的決心開始動搖了,現在支援他繼續打下去的就是俄羅斯帝國不能割地賠款的信念。
想要停戰,這從來都是雙方的事。尼古拉二世雖然有心停戰,但是日本人要是不同意或者提出苛刻要求,那麼這仗還是得打下去,可惜的是,日本人這個時候也撐不住了。
隨著戰爭的延長,日本的國力弱小的缺陷開始暴露,大量青壯年被徵召入伍,嚴重影響了日本的糧食生產,讓本就不能自給自足。大量依賴進口的日本糧食供應開始出現缺口,加上冬天日本出現了大面積霜凍,導致農產品歉收,讓這一情況雪上加霜。
而且戰場上的大量傷亡,已經可以預見到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糧食生產都會存在巨大的困難,這樣就讓日本現在已經出現的饑荒將不僅僅是一個短期問題,這樣的情況已經導致了日本國內的局勢不穩。
糧食一旦供應不上,國內要是再出現動亂。那麼日本的軍事行動也必將難以為繼,日本的國力根本無法維持長時間的消耗戰。現在人力物力財力都已經支援不下去了,前線軍隊要是再斷了糧,日本政府都不敢想會發生什麼事情。
其實仗打成這個樣子也不是日本人希望看到的,這場戰爭歷史上早在1905年9月就結束了,日本人打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徹底擊敗俄羅斯,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打到俄國人蒙受巨大損失後雙方談判,從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朝鮮、遼東半島和南滿利益就足夠了。
甚至從一開始日本人就沒想過要讓俄國人割地賠款,只要俄國人在遠東地區安分下來,自己不用再提心吊膽,耳根從此清淨了。日本人也就心滿意足了。所以在提出和約條件的時候日本人不過是漫天要價,希望俄國人坐地還錢,自己也好做出個退讓的樣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