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權兵衛立刻快刀斬亂麻,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把短劍,挨個接見名單上的軍官,向他們宣佈下崗決定。不管是“僭上反亂”的怒吼還是苦苦哀求,都毫不為之所動,鐵石心腸地完成了日本海軍史上第一次“瘦身行動”。
而也是在這次改革中,像山東鄉平八郎、齋藤實、岡田啟介、山下源太郎等一批日後海軍的重要人物得到了提拔的機會,東鄉平八郎也是在這個時候成為了浪速號巡洋艦的艦長。
人員問題也解決了,接下來就是軍艦了,二景艦的設計雖然坑爹,但是320毫米的口徑還是給日本人壯了不少膽色。
而從德國大量購進150毫米速射炮換裝老式艦炮,讓日本海軍的火力極速提升。而吉野號回國,橋立號建成服役,大大加強了日本海軍高速艦艇部隊的實力。
此時日本海軍手中的主要戰力為小船大炮二景艦松島、嚴島,防護巡洋艦浪速、高千穗,吉野、橋立、駐紫,中央炮房鐵甲艦扶桑、秋津洲、千代田、江戶川、船旁列炮鐵甲艦金剛、比睿,炮艦摩耶、鳥海、愛宕、赤城,鐵肋木殼巡洋艦葛城、大和、武藏。
雖然看上去依然沒有北洋水師的八大遠來的氣勢驚人,日本海軍對和北洋水師開戰依然沒有必勝把握,至少已經不那麼害怕了。
不過日本人對手中的牌還是不滿意,於是才有了自建兩艘須磨級防護巡洋艦並且前往歐洲訂造兩艘富士級戰列艦的舉動。
手中的籌碼多了自然是好事,不過沒有,也不是不能打,至少日本人現在有這個膽子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於是機會來了。
第133章 你咋就這麼摳呢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甲午是一個痛,也有很多人希望甲午的結果能有所改變,約亨卻不這麼認為。
就算甲午勉強打贏了,清朝能躲得過八國聯軍?能躲得過沙俄?一個爛到根子裡的國家苟延殘喘又能有多大的效果?
因此動用德國的力量支援清朝一開始就不在約亨的選擇之中,和清朝結盟更是想都別想,找個豬隊友然後給毛子送菜嗎。
所以甲午,冷眼旁觀就行了。
10月28日,由亞羅造船廠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驅逐艦哈沃克號和姊妹艦霍內特號服役了。
按理德國海軍建造的16艘1889型遠洋魚雷艇排水量是420噸,智利內戰中表現出色的林奇號魚雷炮艦排水量為710噸,以及阿根廷後來訂購帕提亞號魚雷炮艦排水量為1029噸,英國人建造的魚雷艇驅逐艦的噸位應該有所上升才對。
不過不知為何固執的英國人還是按照自己的步調建造了兩艘275噸的驅逐艦。不過對於皇家海軍序列裡出現的新艦種,時任第三海務大臣的約翰·阿巴斯諾特·費舍爾海軍少將極為重視。
曾在1890年擔任過朴茨茅斯海軍造船廠總監的費舍爾負責過早期魚雷艇捕捉艦的建造工作,因此認為這一新艦種的前景十分看好。於是立刻聯絡亞羅公司的阿爾弗雷德·亞羅和桑尼克羅夫特造船廠的約翰·桑尼克羅夫特兩位設計師為英國皇家海軍繼續建造驅逐艦。
英國人到底還是多多少少受到了一點德國人的影響,費舍爾給出的建造要求一共是6艘,而非歷史上的4艘。加上哈沃克號和霍內特號,正好是德國人的一個魚雷艇大隊。
而海峽對岸的德國人很淡定,自己手上已經有了16艘遠洋魚雷艇,第二代馬上就要開工建造了,第三代的設計工作也馬上就要開始,所以對英國皇家海軍的動作毫無興趣。
不過要是蒙茨知道明年9月費舍爾讓14家造船廠共同為皇家海軍建造40艘驅逐艦的時候就不知道還能不能坐得住了。
到時候估計又是蒙茨喊著海軍沒錢造更多遠洋魚雷艇然後去和卡普里維鬧,然後被卡普里維以再鬧扣預算作為威脅給趕回來的節奏。
不過現在約亨頭疼的可不是這個事情:“漢森,那些俄國人還是那麼難纏嗎?”
“是的,殿下,聖彼得堡那邊傳回的訊息,那些俄國人還是拿不定主意。”
“不就是一艘小船嗎,至於這麼難做決定嗎?當初買馬克沁機槍的是夠不是挺乾脆的嗎?”
“殿下,畢竟俄國人不太重視小型艦船,他們所有的海軍經費都花在戰列艦上了,所以我們的要價他們不太願意接受。”
“8萬英鎊才幾個錢?還嫌貴?8萬英鎊,低一個便士也不行!除非俄國人能一次性下超過10艘的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