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輕輕擁住自己的母親:“媽媽,我回來了。”
維多利亞皇儲妃展顏一笑,也同樣抱住自己的兒子:“歡迎回來。”
然後約亨走到父親面前,站姿挺拔:“父親,我回來了。”
腓特烈皇儲拍了拍兒子的肩膀:“雖然瘦了、黑了,但是高了、結實了、成熟了,很好。聽說你在基爾表現出色、勤奮好學、成績優秀。很好。這段時間在家裡好好休息休息,也多陪陪你母親,她很想你。”
“是,父親。”
不過雖說是好好休息,但是約亨已經變成了習慣的生活規律並不能真的讓他徹底閒下來,早上睡個懶覺,起床後吃個既是早飯又是午飯的大餐,然後懶洋洋的曬曬太陽,接著喝下午茶。然後消磨時間到吃晚飯,接著去散散步消消食,然後陪著母親去看看歌劇,回來後吃個夜宵然後睡覺?這樣的生活對前世的約亨來說簡直是天堂,但是現在他想都懶得想,自己還嫌時間不夠用呢,就算要放鬆也不能這樣浪費時間。
因此約亨依然早起鍛鍊,然後上午去父親身邊增加見識,如今約亨已經16歲,因此跟在父親身邊接觸一些帝國行政事務也算是提前學習。下午讀書,然後自己的儲藏室裡又多了一些藏品和資料,自己要好好欣賞欣賞,看來自己上學的時間裡這裡還是有人打理的。晚上一家人共進晚餐,然後陪母親聊聊天。這樣的日子對約亨來說倒也是輕鬆無比。
腓特烈皇儲的辦公室裡有各式各樣的檔案,約亨在父親的身邊學習的同時也在大量閱讀這些檔案,多瞭解瞭解情況,有利於自己對當前形勢的把握。然而一份關於法國的情報匯總則吸引了約亨的注意力。因為裡面有這麼一條:法國研發了一種新式火藥,被稱為“b型火藥”。這一條訊息在一大堆關於法國政治、經濟、軍事情報中毫不起眼。但是約亨明白他代表了什麼——無煙發射藥!人類的武器發展史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現在各國所使用的黑。火藥發射藥,因為燃燒後推進力不足,所以為了增加子彈射程,就只能增加黑。火藥的裝藥量,所以無一例外導致子彈體型碩大,就比如德國現在所用的11。15x60r子彈,整發子彈長78毫米,彈殼長60。35毫米,彈殼最大直徑13。10毫米,而底緣直徑更是達到15毫米。如此大型的子彈無論使用,還是攜帶都不是非常理想,而且黑。火藥的燃燒不充分導致射擊後槍口的煙霧瀰漫,嚴重影響射手的瞄準。
因此尋找黑。火藥的替代品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19世紀的歐洲人始終都在為創造能把自己炸到月球的推進燃料而絞盡腦汁,法國化學家亨利·布萊克諾與泰奧菲勒·j·佩洛茲分別於1832年和1838年透過實驗獲得並證實了一種的可燃易爆材料——硝化纖維。
1846年,德國化學家克里斯琴·弗里德里希·舍恩拜透過實驗(或者意外?)發現,將棉花用硝酸進行處理可以使其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在反覆確認並完善實驗過程之後,具有初步實用價值的硝化纖維,火棉誕生。
火棉的出現再次掀起近代軍事史上一個小小的浪潮,人們紛紛開始就這種材料的應用問題摩拳擦掌。想法很好,但是火棉不同意,這種材料是在太過不穩定,就敏感性而論可以說是另一種形態的硝化。甘油。因此火棉的應用就此陷入僵局。
終於,b型火藥的出現標誌著火棉的應用成為現實,人類歷史上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藥將會嫌棄軍事技術改革的大浪潮。
正因為明白無煙火藥的重要性,約亨才會如此的不爽。自己早在1878年就提醒要抓緊火棉應用的研究,如今5年過去了,普魯士皇家科學院一點進展都沒有。結果還是讓法國人先搗鼓出來了。
當然約亨明白,無煙火藥當然不是因為某個笨蛋喝了瓶悶酒做個夢發明出來的,也不是煉丹爐裡偶然冒出來的,整個歐洲對火棉的研究進行了38年,直到現在才開花結果自然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明白是一回事,能接受又是一回事了,法國人最先發現了硝化纖維,但他們卻沒有努力將這項成果變得更加實用,結果被德國人搶先,看來這應該又是法國“前浪被後浪拍死”的詛咒?但是德國人卻在接下來的研究中輸了,保羅·瑪麗·歐仁·維埃勒再次趕超德國人研發出了b型火藥,這算是因果迴圈報應不爽?
當然法國人先擁有了無煙火藥也不是什麼大事,雖然無煙火藥在法國當局的重視下很快進入實用,由此誕生了全新的彈8x50圓頭彈,即,並且讓法國人得意洋洋的擁有了世界上第一種無煙發射藥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