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旭向牌子上看了片刻,一聲不吭,從衣袋裡掏出四兩銀子放在桌上。一名公差伏在桌前,拿著筆,在賬簿上記下所收銀兩。隨後,拿起銀子在眼前翻看一會,將它放進抽屜裡。
這時,兵丁小頭目跨上前來,目光在楊東旭、張國紀身上審視一會,說:“稅銀雖然交了,檢查是必須執行的。年輕人,請解開包裹,看裡面裝的什麼?”
楊東旭忍氣吞聲,只好解開肩頭包裹,放在桌面上。那名記賬的公差拎著包裹掂量片刻,這才放下一層層解開。班頭和小頭目的目光,一起投到包裹上。須臾,包裹被開啟,只見裡面有幾套換洗衣裳,幾本書和幾塊銀錠。
小頭目跨前一步,將衣裳抓起來抖動幾下,見沒有異物,才放到一旁。隨後,又拿起相書翻看一會,自言自語道:“看來是祖傳算命的,這些書本快成故紙堆了。”
“是的,老夫家已祖傳四代測字算命了。”張國紀賠著笑臉回答。
“嗯,算命也不容易,整天在江湖上跑,拿人家錢財,吃人家飯菜。雖然辛苦點,倒也落得逍遙自在。”小頭目邊說、邊拿起兩錠銀子,遞一錠給班頭,嬉皮笑臉道,“這兩錠銀子算犒勞我們了,可免於你們平安過關。”
“你。。。。。。”楊東旭見小頭目如此行為,臉sè立即沉下來。
張國紀見此,怕惹是生非,瞪楊東旭一眼,隨即向小頭目、班頭點頭哈腰,賠著笑臉:“官爺勞苦功高,犒勞一點使得!使得!”
“嗯,還是老者知人善解,知道我們當差不易,是難得的好人。”班頭拿著銀錠,在掌心掂了幾下,揣進懷裡,笑嘻嘻道,“你們乃是良民,可以過關了。”
楊東旭忍氣吞聲,將包裹重新紮好,背在肩頭,上前攙著張國紀胳膊:“師傅,我們走!”
楊東旭攙著張國紀胳膊,沿著碼頭,穿行在人道中。碼頭行道兩旁的公差和兵丁見此,一雙雙目光盯著他倆看,既同情、又顯得幸災樂禍。他倆邁步前行,面對那一雙雙目光,熟視無睹,徑直而去。漸漸的,已離開碼頭,跨上長江大堤。
第二十九章 潤州鏖兵(八)
() 楊東旭回過頭望一眼那班兵丁和公差,咬牙切齒道:“這班鳥人,就是一班強盜,吸血鬼。總有一天,要讓他們吞進肚子裡的銀子,統統吐出來。”
“好啦!不要再著氣了,氣極傷肝,我們抓緊進城!”張國紀催促道。
當下,兩人拽開腳步,直奔潤州北門而來。
卻說潤州指揮使宋安,攜同大刀李廣勝、雙鞭將王勇輝、鐵錘曹三通和兩名侍從,押解吳同、陳玉香向院門口而來,時間不大,已到院門前。幾名崗哨站在院門口,見指揮使親自押解犯人,其中一名崗哨問:“指揮使,您將車上兩人押往哪裡?是拉到郊外除掉他倆xìng命嗎?”
“除決他倆也用不著您親自出馬呀?派幾名小頭目就是了。”另一個崗哨說。
指揮使宋安反問道:“你們知道這兩名犯人是什麼來頭嗎?”
“小的眼拙,不知道他們是何許人。”幾名崗哨將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讓本指揮告訴你們,他們可是小皇帝身邊的紅人,九千歲的欽犯,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我們怎能輕易斬殺他們?即使要宰掉他們,也得由九千歲親自下詔令方可。”指揮使宋安繪聲繪sè說。
“如此說來,您要親自押送他們去紫禁城嗎?”一名崗哨問。
“不!”指揮使宋安搖搖頭,“現在押送往紫禁城,為時尚早。先將他們關押在知府大牢裡,軍營人多地方少,人多眼雜,不便看守。”
“原來是這樣。”幾名崗哨恍然大悟。
這時,在不遠的街道上,停留不少行人,觀看衛所院門口的在押犯人。其中有一個算命先生與一個年輕人,一邊傾聽宋安與崗哨談話、一邊注視著騾車上被捆綁的人。這一老一少不是別人,乃是太師張國紀和先鋒楊東旭。他倆從江邊碼頭上了大堤後,直奔潤州北門。所幸,到北門沒受盤查,直接進了城內。按兩名公差提供的訊息,直接往衛所而來。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此時正趕上宋安等人押車到達院門口。
從宋安與崗哨對話中得知,吳同、陳玉香暫時送往知府大牢關押,還不至於被除決。於是,他倆心裡稍微安靜了些。楊東旭低聲對張國紀道:“師傅,怎麼不見劉知府的頭顱?”
張國紀目光在車上掃視一會,說:“呶,車上那隻木箱裡放的一定是劉知府的頭顱;他們要向魏氏閹黨邀功,不會將劉知府人頭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