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巴蜀風雲 作者:人生幾何

好的名頭豈不是太對不起這套神掌了。

這日清晨,無崖子照例在山上打了一趟掌法。昨晚又想了一夜的名字,故而顯得有些疲倦,心裡總覺鬱悶。他盤腿坐於一巨石上,見太陽徐徐升起,山間林木霧氣飄渺,頓覺心曠神怡。突然,他靈光一現,三魂七魄聚於一點,大叫一聲“好”,便站起身來,跑回所居崖邊石洞。在紙上匆忙寫下:丹鳳、望仙、建福、玄武、銀漢、青霄、銀臺、九仙、宣政、紫宸、蓬萊、含涼共十二式,名曰:“含元掌”。你可能有些奇怪,這些名字怎麼會憑空一下子就飛進了他的腦海?就算是文仙下凡,文士上山,亦不可將這些虛虛渺渺,毫無勾連之詞一股腦地托出,何況是整日舞槍弄棒之徒。其實不然,這些名字可是大有來頭,亦有出處。它們正是山下唐朝大明宮的城門和殿宇之名。

唐朝,乃中國最強最盛之時代,也是後世華夏子孫永遠的夢幻之國。首都長安城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城市,人眾如蟻,遠超百萬。大明宮是唐朝的王宮,這裡擁有無上的權力,亦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宮殿。它始建於貞觀八年,於龍朔二年唐高宗擴建。次年,高宗即遷入其中執掌天下,發號施令。大明宮建於長安城的龍首塬上,利用其天然地勢,集天下能工巧匠,奇人異士,歷盡艱辛修築而成。

宮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面正中為丹鳳門,東西分別為望仙門和建福門;北面正中為玄武門,東西分別為銀漢門和青霄門;東面為左銀臺門;西面南北分別為右銀臺門和九仙門。殿宇主要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是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之所,每逢元旦、中秋、冬至,皇帝都要在此舉行大的朝賀活動,以充分顯示其皇權的威嚴壯觀,至高無上。站在含元殿上,整座長安城就會盡收眼底。

我們無法親身體會站在含元殿前望萬里江山、氣吞山河的壯美,只能憑藉這些詩句來感受一下它的氣勢,再次領略一番大唐盛世的風采:“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左翔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翼,環阿閣以周墀,象龍行之曲直。”

嗚呼!含元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為我華夏千古之榮耀、萬古之嚮往。可如今,早已淹沒於黃土衰草,不知其所終。國已分離,外族肆意踐踏我土地;到處是饑民匪盜,百姓無安生之所。——想到這些,華峰不僅黯然神傷。正是那:

盛世鐘聲無盡遠,餘音繞樑意未平;

低頭俯憐腳下草,怎曉此地大明宮。

再說那無崖子為這套掌法取了一個如此振聾發聵的好名字,自然興奮異常。想到自己在終南山中隱居二十載,日夜與山林野獸為伴,倒也快活自在!但如果自己這苦心所創之驚世駭俗的武功無人繼承,豈不枉費了多年心血。便決定次日就下山,物色江湖中有武根潛質、人品崇高之後生為徒。他還特意立了一個規矩,終生只收一徒,願將平生所學盡數傳授。

無崖子下山的這一年,正是唐朝玄宗皇帝天寶之末,繁華依舊的大唐帝國,已是暗流湧動,蟻穴叢生。而天之聖子卻沒有意識到危機已悄悄來臨,他在藝術的繁華之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高。——歷史即將再一次印證:天下安逸太久,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就會一味追求享樂,逐金盅名畫、聽淫歌佞語、求高馬精舍、羨貪妄之徒、誇富鬥豔、攀高比寵,就會出現藝文之繁榮昌盛;如果此時再妄自尊大,不知居安思危,丟掉國家賴以存在之武力,則災難近在眼前。

無崖子上山的時候,還是大唐的開元盛世。那時政治清明,任用賢能;百姓安居樂業,集市繁榮;朝廷大力提倡文教,重視禮儀,不偏廢武功,使得天下大治。大詩人杜甫曾在《憶昔》一詩中描寫過當時的繁榮景象: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

而到了天寶十四年,杜甫又寫了一首詩,名叫《奉先詠懷五百字》,描寫他親身經歷的大唐衰敗之情景: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甕,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