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不出、卻英年早逝的韓公望乃同窗摯友。”
“當年,伯燾先生與韓公望未及弱冠,即被中原士林譽為潁川書院的‘一龍一虎’,深受荀氏八龍的欣賞和推崇,唉!如此絕世之才,鬼使神差之下,竟落到寒門小子劉子鑑之手,徒呼奈何?”
眾人對傳聞中頗為神秘的公孫沛非常忌憚,沒人敢接上袁紹的話語,似乎都在默默衡量彼此的差距。
良久,許攸望向袁紹:“主公,屬下以為,公孫伯燾先生是那種縱覽全域性的經世之才,這種人往往不會專注於具體事務,也不屑於那些有違道義的陰謀詭計,所以這樣的人可敬而不可怕!”
“屬下曾在琅琊書院當過九個月教習,對劉存幕府主要謀士頗為了解,竊以為,伯燾先生、管幼安、國子尼、王彥方等都是方正君子,都不可怕,最令屬下忌憚的,還是那位叫趙溶的人!”
“趙溶?何方人士?”
袁紹大感興趣,逢紀和高幹立即豎起耳朵凝神傾聽。
許攸頗為感慨:“屬下是在參加邴原先生答謝西關名士的酒宴中,第一次聽說趙溶這個名字。”
“當時的趙溶默默無聞,卻被劉子鑑任命為東莞縣令……那個時候。劉子鑑親率琅琊軍剛把淪陷已久的東莞、東安兩縣奪回來,急需安撫民眾搶種糧食。還要日夜防備數萬黃巾賊寇捲土重來,可見劉子鑑對趙溶的能力非常信任。”
“後來屬下慢慢打聽。終於弄清趙溶的經歷……”
“趙溶字延德,今年四十七歲,祖籍冀州館陶,寒門子弟,性格堅韌心思稠密,精通兵法熟知典律,中平元年黃巾之亂,我大漢軍隊措手不及,身為館陶都尉的趙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