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恐後自立為王,我大漢江山必將分崩離析,屆時主公無論身在何處,如何對得起先帝的在天之靈?”
劉存連連擺手:“除了迴避,我還能做些什麼?袁本初會放棄佔領他垂涎已久的冀州嗎?既然袁本初勢在必得,又有朝中諸多文武大臣和各地豪強支援他,我就不能和他撕破臉打起來。”
“與其這麼幹耗著,還不如我把冀州牧的位置讓給他,青州也能因此獲得安寧,省得他年復一年將成千上萬流離失所嗷嗷待哺的流民,源源不斷地驅入青州。”
公孫沛對劉存撒潑似的發洩暗笑不已,但當著欽差的面,他必須維護主公劉存的面子和利益,因此毫不猶豫站起來,向劉存深施一禮,似模似樣地加上一把火:“屬下同樣深感有心無力,願意跟隨主公一起歸隱。”
劉存開心地笑了:“好!有先生和我在一起,相信不會寂寞了,哈哈!”(未完待續。。)
第一七二章 瞞天過海(上)
氣氛尷尬的酒宴匆匆結束。
隨著劉存和劉曄雙雙告辭離去,滿懷愧疚的欽差張岐和馬日禪留在公孫沛家中歇息。洗漱完畢,兩人再次拉住公孫沛徹夜長談,暗暗下定決心,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也要說動劉存出兵救駕,否則大漢天下真的要分崩離析了。
大漢一旦傾覆,戰亂必將遍佈天下,屆時所有的世家門閥都難以自我儲存。
在公孫沛的斡旋下,劉存於第三日下午陪同張岐和馬日禪,參觀了尚未竣工的濟南新城,接著在當晚隆重的酒宴結束後,率領麾下心腹文武十二人,正式與張岐和馬日禪舉行開誠佈公的商議。
經過激烈的爭論和討價還價,全權代表皇帝和朝中各勢力的張岐和馬日禪反覆權衡,最後不得不答應劉存的先決條件,並當眾鄭重承諾:
十年之內,朝廷和皇帝不干涉青州新政的推行,不干涉青州各級官吏的任命,確保劉曄的“青州牧”、劉存的“車騎將軍”和“冀州牧”地位,對劉存與袁紹之間可能出現的紛爭,採取不予干涉的中立態度。
作為交換條件,劉存代表麾下文武莊重承諾:儘快協調中原地區各路諸侯的利益,年底之前,派遣不低於萬人的軍隊、五萬民夫和工匠,進駐形同廢墟、滿目荒涼的洛陽,用五年時間重建洛陽皇都,迎回聖上和朝廷。
初平三年九月二十八,被劉存和公孫沛等人反覆灌輸滿腦子救駕計劃的趙岐和馬日磾,帶上劉存和劉曄的奏章。滿懷希望地趕到高唐登船。隨同青州的朝貢船隊。逆河而上,返回長安。
次日上午,琅琊軍主帥王杞、接替徐盛擔任琅琊軍副帥的顏慎、將領樂進和翟越等人在劉存等心腹文武的送別下,帶上琅琊軍新的防禦調整與軍隊擴編計劃,風風火火趕回琅琊國與各自防區。
青州軍的大本營裡依然一片忙碌,組建近三年的軍令署發揮出巨大效能,劉存與公孫沛、沮授、趙溶和新晉青州軍主帥太史慈、新任青州軍副帥徐盛等心腹一同站在巨幅地圖前方,就軍隊各部防務的進一步調整展開討論。
劉存靠近首次參加核心軍事會議的沮授。低聲徵求他的意見:“公與先生對青州軍的調防有何意見?”
沉思中的沮授微微一震,深有感觸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主公和伯燾先生的各項計策,透過諸位的討論補充已經非常周到,沒有什麼好補充的!”
“之前屬下不知道青州軍和琅琊軍是各自獨立的兩路大軍,也和外間所有人一樣,以為青州軍就是琅琊軍,總兵力最多不超過十萬,沒想到真正的兵力竟高達十九萬之巨。”
“得知這一情況後,屬下一直在想,若是主公也和袁氏兄弟那樣不顧道義、不計譭譽。全力以赴爭奪冀州和兗州,此時此刻。我大漢天下又將是何等局面?”
劉存一針見血地說道:“如果真這麼幹,兗州和冀州應該在一年前就被我拿下,但此舉必將招致各方反對,對我青州新政心存怨念的朝中文武定會蠱惑聖上,從法統和道義上對我青州展開猛攻,詔行天下控訴我劉存的百般罪行,再以皇帝親筆詔書的方式,撤銷我劉存和青州各級官員職務,另行委任世家豪門子弟擔任青州各級官員,從政治上分裂青州,進而瓜分青州新政的累累碩果。”
“先生知道,周邊的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劉虞,甚至徐州陶謙,都不願看到我青州富裕強大,如果我劉存一個不慎行差踏錯,他們定會暫時放下彼此間的怨恨與紛爭,以奉旨討賊為口號,如同當年對付董卓那樣聯合起來,攻打我青州軍隊,瓜分我青州軍和琅琊軍控制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