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呢?如今心中已有他人,怎可再接受你的感情……
公孫蘭跟著吟道:
“此情可待成追憶……此情可待成追憶……相思難忘,何堪追憶!不!……”
阮偉忍心揮手道:“而姐再見!”說罷頭也不回,飛快下峰!
第二十七章 綺羅堆裡埋神劍
阮偉奔下冰漠,來到棄馬之處,他內功深厚,長聲一嘯,聲傳數里,“白蹄島”在附近尋覺草食,聽到嘯聲,迅快奔來。
阮偉歡喜的拍著馬頸,正擬上馬追尋溫義的蹤跡,忽見那邊追來一條人影,頃刻來到身前,原來是虎僧。
阮偉在空中寫道:
“前輩趕來有何事吩咐?”
虎僧摸出一本黃色的本子,細看那本子,原來是白紙釘成,想是經過年代太久之故,竟爾全部變成枯黃色。
虎僧蹲下身子,在地上寫道
“此乃克薩納的譯經,他本屬意送給一位漢人,你乃最佳人選,收下它吧。”
阮偉恭敬接下,他不知道這古經,有何貴重之處,隨意塞在懷內。
虎僧又寫道:
“你不要小視此本古經,切要仔細保留,不可遺失,若讓歹人得到,天下必定大亂。”
阮偉寫道:“晚輩必定小心儲存!”
虎僧續寫道:
“師兄說,此本古經是天竺國寶,不能流傳外邦,我卻不以為然,你得到它,有時間要專心修練,此篇經文十分深奧,你好好體會,不要辜負!”
阮偉點點頭。
虎僧拍拍他的肩膀,叫他離去。
阮偉依依不捨地騎上“白蹄烏”,虎僧平凡的面容上,露出深厚的情感,注視著他,看他策馬緩馳。
阮偉頻頻回首,馬雖緩馳,仍能走遠,直到再也看不見虎僧直立的身影,才快馬飛馳。
轉瞬半月過去,阮偉尋遍藏內各地,都不見溫義的影子,李油罐倒讓他在拉薩見到一次,然而僅匆匆一面,便被逃逸,再後問遍漢人,都不知有李油罐這個人。
又過半月,已是陽春三月的好時光,阮偉賣掉身上的皮襖,換上一套粗布衣裳,心灰意冷的他,竟連酷愛的白色衣服都不願意穿了。
那匹“白蹄烏”,他也懶得照顧,渾身發亮的白色,都快變得跟四蹄上的黑色,差不多顏色了。
這時他想藏內找不到溫義,定然她未曾追到李油罐,返回中原,如今只有到中原去碰碰運氣。
中原地域遼闊,要想在人煙稠密的地方去找一個人,尤如大海撈針,難上加難,但他抱著無比的希望,暗道:縱然找不到,只要在八月中秋,至芮城府一行,定可見到她。
因八月中秋正好滿一年之約,溫義曾答應要去芮城府拜見龍掌神乞,完結未了的糾葛。
洛陽位於黃河南岸,人物風華,歷代都是有名的大邑,隋時建宮洛陽,唐朝大詩人杜甫曾經感慨地唱出:
“隋氏留宮室,焚燒何太頻。”
想見當年的洛陽是多麼的繁盛,如今當朝雖未建都於此,但其冠蓋之盛,竟不下於京都。
在洛陽因其繁茂而最興起的行業,便是保鏢,提到保鏢,離不開武林人物,大江南北,黃河兩岸,只要是稍有名望的人物,無不投到洛陽,替鏢行出力,過那刀頭舐血的生活。
洛陽的鏢行大大小小算起來共有四十餘家,其中最有聲望的是“無影劍”歐陽治賢主持的南北鏢局。
南北鏢局的聲威,全國皆知,凡是南北鏢局接的鏢,從未聽說失鏢過,縱是當今江湖上有名的一幫一教也不會找該局的麻煩。
凡是名頭大的鏢客都想投到南北鏢局,在那裡不但每年分的花紅多,而且在外面講起來,很受人尊敬。
但要投到南北鏢局也不容易,“無影劍”歐陽治賢選取鏢客的標準很嚴格,手底下沒有幾下真功夫,別想在那裡混口飯吃,就連趕車的趟子手也會幾手硬本領。
阮偉流浪到洛陽,打聽清楚該地的情況,暗道:
“不如投身鏢行內,鏢行耳目廣,說不定能找到溫義。”
南北鏢局之稱,就是說能夠走南到北,全國各地,皆可走到,只要是重鏢,不要先說地方,便敢接鏢。
阮偉要借重鏢行的耳目,當然就逕投南北鏢局,跑的地方多,不論尋仇找人,對他都有莫大的幫助。
這天年後,他牽著好久沒洗刷的“百蹄烏”,走到南北鏢局。
僅就那鏢局門口的氣勢,便十分驚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