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2 / 4)

小說:唐朝敗家子 作者:絕對零度

更為弱小,根本惹不起位高權重的薛延陀王子,為了大局,只好忍著。哪怕很屈辱,也得忍辱負重。

看到這一幕,謝逸想到了很多,記得中學歷史課本上似乎說過,大唐曾流行“回鶻衣裝回鶻馬”。

回鶻便是如今的回紇,只不過改了個名字而已。

能夠在大唐流行,說明回鶻人很強大,影響力很大。而且謝逸記得,安史之亂後。唐朝似乎是依靠著回鶻人的力量才收復長安與洛陽兩京的。

當然了,代價也不小,據說唐朝默許了回鶻人戰後在城池內的搶掠,情景可以想象。

綜合起來看。後來的回鶻人很強大,這是肯定的,強大到取代薛延陀和西突厥的地步。

草原上素來如此,當年匈奴人將東胡幾乎趕盡殺絕。結果後來崛起的鮮卑、契丹甚至是蒙古都是東胡的支脈。

後來的女真取代契丹,蒙古取代女真,不也是這樣嗎?當初的的遼國、金國皇帝可曾想到邊疆一個弱小的部落有一天竟會攻陷都城。取代自己的統治。

今日的大度設也不會認為,低聲下氣的回紇人有一天能夠取代薛延陀的地位。所以他才會對吐迷度毫不留情地辱罵,然而在謝逸看來,也許這番辱罵正是引發草原改天換日的一個引子也未可知。

看到突利失和謝逸等人出現,大度設不知是不好意思,還是已經罵夠了,轉身沒好氣地離開了。

吐迷度總算是鬆了口氣,卻又不得不畢恭畢敬地拜會突利失,薛延陀的哪個王子他都惹不起。

看到謝逸和狄知遜的服飾時,吐迷度欠身道:“兩位可是南邊大唐使臣?”

“是,這兩位正是大唐的狄使臣和謝使臣。”突利失很客氣地為吐迷度做起介紹。

吐迷度的眼神裡泛起一絲別樣的光芒,當即虔誠恭敬道:“久仰大唐風華,今日總算有緣一見,榮幸之至。”

狄知遜轉身看了一眼謝逸,心中泛起一個念頭,這個回紇王子的漢家語言也說得很好啊,而且用詞也很文雅。

看來又是一個對大唐十分了解的部族首領,這是好事,說明大唐強大,引得草原豪傑仰慕學習。

如果是以前,狄知遜只會這樣單純地認為,但聽過謝逸那番農夫與蛇的故事後,他不由得心生警惕。

如今大唐國力強大,尤其是皇帝陛下被尊稱為天可汗,以至於許多朝臣和百姓生出自大之心,根本瞧不起草原部族。

這種念頭,應該算得上是一種驕傲自大吧!

先哲有言,驕傲亦自滿,驕兵必敗,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啊!

狄知遜覺得,出使回去之後有必要向皇帝陛下呈遞一封奏疏,說說這個現象。至少也該知己知彼,對草原部族有足夠詳細的瞭解。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嘛!

狄知遜道:“吐迷度王子客氣了,聽說回紇人豪爽熱情,今日一見,名不虛傳啊!”

“哈哈,能得到上國使臣讚譽,乃回紇的榮幸,吐迷度有心前往長安遊歷,可惜一直苦無機會。”

吐迷度悠悠道:“如今見到兩位使臣,能夠領略到大唐的風采,多少也算是圓了些許心願。”

謝逸知道,回紇人也曾派使臣前往長安朝貢,因此成就了大唐四夷來朝的盛景。但是礙於薛延陀和西突厥,回紇人朝貢的頻率,以及對大唐的恭敬與親密程度始終有限。

當然了,回紇人或許很有心思想與大唐拉近關係,就和當年的薛延陀初衷一樣。

這是個好事,大唐應該歡迎這麼一個朋友,謝逸自己也希望在草原上有個朋友,或者說盟友更為準確一些。

朋友太過於親密和真誠,並不適合國家之間,還是盟友這個界定比較準確一些,可以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

一旦彼此利益衝突,一拍即散,刀劍相向那是另外一回事。在對待草原部族方面,農夫與蛇的鬧劇和悲劇不能總是上演,多留點心是必要的。(未完待續。。)

第二〇五章 篝火晚宴

與吐迷度寒暄幾句,初步認識一下便離開了。

或許雙方都有想要繼續深入交換意見的想法,但有突利失在場,顯然沒有這個機會。

大唐能與回紇人聊下去的話題多半對薛延陀不利,這顯然不是突利失想要看到的局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道理他還是懂得。

所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謝逸、狄知遜只好跟著突利失前去汗帳參加所謂的篝火晚宴,當然了,吐迷度也在邀請之列,只是少了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