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隊很容易,但在動手之際,不知從何處突然殺出來一直人馬。沒有旗幟,不表明身份,而且是突然襲擊,頓時將薛延陀追兵殺的七零八落。
等他們反應過來,接到救援站穩跟腳的時候,這支神秘隊伍已經失去蹤跡。更要命的是,那些大唐人徹底不見了蹤影。
接到訊息,突利失頓時暴跳如雷,他很好奇到底是什麼人救了唐使,詳細調查卻一直毫無頭緒。有過懷疑,但沒有證據,以至於成為衣裝懸案,多年以後才解開謎底。
更糟糕的結果是,他們徹底失去了謝逸和狄知遜的蹤跡。突利失突然泛起一種感覺,也許茫茫草原再也找不到大唐使臣的蹤跡了……(未完待續。。)
第二一三章 謝逸去哪了
偌大的草原上,薛延陀人撒下重兵,要搜捕謝逸和狄知遜這兩個大唐使臣,可惜一無所獲。
當突利失反應過來唐人使用了聲東擊西的招數時,一切已經來不及。東邊的追擊耽誤了時間,南方的封鎖放鬆了警惕,興許唐人早就穿過了他們的封鎖線,踏上了南歸之路。
更要命的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大唐使臣失蹤的訊息還是傳了出去,傳到了靈州和幷州。
幷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聞訊,立即不動聲色地調動兵馬前往陰山附近,並密切關注薛延陀動向。
自打李靖閉門謝客,修養在家之後,李績便是大唐軍中第一戰將,最有威望的統帥,軍事敏感度也最高。
大唐使臣竟然在薛延陀失蹤了,“失蹤”這兩個字到底該怎麼解讀,怎樣定義?
李績的第一反應便是出事了,兩位使臣多半是凶多吉少。
狄知遜是幷州人,狄家也算是河東名門望族,駐守幷州多年的李績當年知曉,素來敬仰;還有那位年輕的謝學士,雖然素未謀面,但如雷貫耳的名聲自然是聽說過。
兩個兒子都曾寫書信前來向自己誇讚此人,故而李績對這位年輕的謝學士充滿好奇,早就想著若有機會定要回長安見見此人,一睹風采。
但現在的情況是,興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誰也不曾料到,謝學士出使了一趟薛延陀竟然遭遇了意外,真是天妒英才,讓人遺憾啊!
李績少不得有些遺憾和感慨,但現在不是長吁短嘆的時候,使臣在草原出事,薛延陀人定要給個交代的。
如果不是請罪,那就是沙場決戰了。
所以誰也不敢大意。李績一邊上奏長安,一邊將訊息通報給和順郡王阿史那思摩,以及駐守在靈州的李道宗。
與此同時,幷州軍營裡還有一個男子也聽說訊息。
他不是帥帳裡的軍官戰將,聽說的訊息很有限,可以說是隻言片語,但他很快便推斷出大概的輪廓來。
大冬天的,幷州兵馬向陰山方向集結,顯然是在防禦北方的薛延陀,說明什麼不言而喻。而他恰好知道。最近有大唐使臣前往薛延陀,加之他還知道一些別的不為人知的情況,所以不難推斷出大概的情形。
此人正是發配充軍的闞稜,前來幷州以後,因為昔日的交情,李績對他算是不錯,並未為難不說,還算得上多方厚待。現在闞稜雖說還是戴罪之身,但只要不離開軍營。他都是自由的,而且還是個軍中小頭目。
鑑於他的身份和勇武程度,尋常將校兵卒對他十分敬畏,闞稜的生活也算是滋潤。不過他的心中始終有兩個掛念。但現在這兩個掛念都在草原。
結果讓他有些難受……
根據目前傳來的訊息,對某些人而言算是好事,興許多年心願能夠達成,但是對於小妹杜惜君而言……
出使薛延陀的是謝逸。第一次得知此事時,闞稜便憂心忡忡,現在果然出事了。
薛延陀動兵。使團可能出事了,謝逸的安全……
無法想象,如果謝逸有絲毫閃失,小妹杜惜君會是怎樣的境況?一想到這些,闞稜心中滿是擔憂。
同時心中不免也有些許內疚,如果早點將有些事情告知謝逸,興許這些悲劇就能夠避免,當然那樣必然對對不起某些人。
但世上哪有事事如意的好事?自己這般經歷和位置,註定了會陷入這樣“裡外不是人”的局面。
如今唯一的願望就是謝逸能機靈些,運氣能好一些,可以安然逃過一劫,可以順利逃過一劫。
……
靈州的李道宗是距離薛延陀最近的軍方大員,靈州以及附近好幾個州縣的兵馬都歸他節制。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草原起了戰事,他便是西北邊境所有軍隊的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