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3 / 4)

小說:唐朝敗家子 作者:絕對零度

便給出了回答,史書上明明白白寫著的。

“為何?”

謝逸道:“臣在薛延陀時,曾見過高昌使臣與西突厥狼狽為奸,此番高昌之亂,想必背後也有西突厥作怪,若不出兵討伐,則西域盡失矣!”

“那你以為,該當如何行事?”李世民繼續詢問。

“由……”侯君集三個字險些出口,謝逸猛然一驚,連忙沉吟道:“陛下,臣以為此事需要全盤考慮,首先穩住薛延陀,防止北邊生事,然後由弘化公主聯絡吐谷渾,聯合出兵討伐高昌。

當然了,高昌遙遠,路途艱難,所以必須要做完全準備,需要時間很長。在此之前,或可派人前往高昌申斥鞠文泰,若能成功則避免勞師遠征,若無效用,也可迷惑高昌上下,為出兵爭取時間,也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未完待續。)

第二四三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

貌似在主戰和主和的問題上,謝逸是第一個做出肯定答覆,並給出相對完整應對之策的人。

朝堂袞袞諸公多少有點佩服謝逸的勇氣,先前那些主戰之人大都是因為涉及自身利益,或者“意氣用事”。發言的也都是些不那麼緊要角色,言辭也都比較寬泛,轉圜的餘地很大,大人們則完全是推脫之言。

但謝逸卻說法如此明確,如此言之鑿鑿,多少有點另類。也有人覺得謝逸過於草率,宰相們都慎之又慎的大事,如此輕率真的好嗎?

不過李世民卻很滿意,帝王與企業老闆一樣,他不希望員工給出各種可行不可行的說辭,他需要的是策略,是執行方案,倉皇之間,謝逸的做法讓他很滿意。

李二陛下的表情略微鬆動,問道:“謝逸,你以為出兵討伐勝算幾成?”

“大唐天威赫赫,大軍至則高昌亂平。”這是史書上寫明白的事情,謝逸自然不含糊,想也不想說出口後,心裡頓時生出些許忐忑來,自己是個異數,蝴蝶效應已經出現,這萬一……

勝敗乃兵家常事,戰場瞬息萬變,就一定能……

所以他很謹慎地補充道:“前提是必須要做好準備,另需一名驍勇將領統率兵馬。”

“你可有推薦的人選?”

謝逸沒想到李世民會這麼問,問的如此直接,雖說明知道侯君集最為合適,卻萬萬不敢說出口。

作臣子的可以針對某個問題給出方案策略,但涉及用人,尤其是和武將人選有關之事,是萬萬不敢多嘴了。此間越俎代庖,乃是為臣大忌,更是取死之道。

謝逸心如明鏡,連忙道:“臣不知兵。此等大事更不敢妄議,請陛下聖裁。”

“嗯!”李世民淡淡應了一聲,便不再說話。

再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出兵討伐高昌的事情便定了下來,顯然在領土問題上,李世民不會輕易有任何讓步。

只是先前有人反對,他為帝王不好先明確表態罷了。此時則不同,有侯君集和謝逸先後贊同,輿情則完全不同。

眾臣也不得不預設這個事實,但對出兵一事。仍舊有些忐忑。畢竟數千裡勞師遠征,還要穿過戈壁沙漠,天時地利人和幾乎沒佔到一樣,想要成功似乎有些困難。

萬一戰敗了,領兵前去的那位將領恐怕要擔責問罪,此等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也不知道誰會成為這個冤大頭。

再者,便是這位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的謝學士了。畢竟是他首先明確建議,並給出策略的人,到時候恐怕也難逃問責吧,至少言官們已經記在心上的。

一時間。眾人看謝逸的眼神也都比較古怪。

至於領兵出征的人選,一時間也難以確定,估計需要李二陛下和宰相與一眾老將們仔細商議,才能有個結果。

不過謝逸仍舊看好侯君集。滿朝上下,除了這位驍勇老將,誰能勝任這個艱鉅任務?

此戰必然會成就侯君集。但不出意外,也正是此戰讓他生出驕縱之心,最終走上不歸路。

今日不過是討論高昌之亂的應對之策,但謝逸有種感覺,這會是大唐儲位之亂最初的開端。

李世民算是始作俑者吧,而自己也在其中推波助瀾,最終的結果後怎樣,誰能準確料定?

出征之事暫無定論,但謝逸提出的先派使臣前往高昌申斥鞠文的建議被採納了。群臣對此也樂見其成,畢竟如果能和平解決最好不過,勞師遠征動刀槍實在不值得。再者,先禮後兵一直是漢家王朝的一大原則。

很不幸,那位最初贊成主和的虞部郎中李道裕攤上了這個苦差事,不得不領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