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肯定不會是晉王。
沒有人正眼看過這個十三歲的少年皇子,都覺得他太過稚嫩。
但謝逸卻格外欣喜,今日李治表現的相當出色,更要緊的是他肯為了自己冒得罪兩位兄長的風險。
“多謝殿下!”
“哪裡,謝長史莫要和我客氣,你是我府上的長史,讓你夾在大哥與四哥之間受氣不合適。”
李治笑道:“好了,謝長史隨意逛逛,清河姐姐在那邊,我過去打個招呼。”
“殿下自便!”
謝逸目送李治離開後,轉身對緩步而來的鄭麗琬道:“你讓晉王來解圍的?”
“嗯,當此之時,除了他還有誰能幫你解圍呢?”鄭麗琬淡淡道:“要緊的事,他肯,所以也不枉你一片苦心。”
“是啊,這孩子還是蠻有心的。”謝逸淡淡一笑,不枉自己在李治身上花費許多心思。如今也算是知恩圖報。
很好,支援這樣的皇子顯然比李承乾,李泰之流強得多,至少不擔心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慘下場。
不過……
謝逸下意識想到的後來長孫無忌的下場,那位可是李治的親舅舅,結果最後也得被迫自縊的下場。
由此可見,皇位和皇權是有魔力的,是會讓一個人改變心性的。不過在這件事上,也許主要還是長孫無忌自己不知進退。
身為顧命大臣。如果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將權力還給年輕的皇帝,懂得激流通退,何至於落得那般地步?
仔細想想,李治之所以立武昭儀為皇后,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顧命大臣作鬥爭。
爭什麼呢?
不就是權力嘛!
長孫無忌如果當時看開點,何至於弄到那個地步?想來其中也有關隴世家,甚至山東士族的利益。
所以啊,長孫無忌成也關隴。敗也關隴,開始是支援,到後來便是尾大不掉的累贅。
有此前車之鑑,往後一定